当特朗普在2025年3月将中国商品关税提高至20%时,这场以“保护美国利益”为名的贸易战,却因美国对华关键矿产的高度依赖,暴露出其战略决策的致命悖论。彭博社的警告直指核心:美国在15种关键矿产上100%依赖中国进口,另有29种依赖度超过50%。从导弹制导系统的镓到电动汽车电池的石墨,从半导体芯片的锗到风力涡轮机的稀土,中国掌控着美国军工与科技产业的命脉。这种依赖关系,让贸易战的“子弹”最终射向了美国自己的脚。
事实上,美国并非缺乏矿产资源,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开采的稀土资源占到全球稀土供应的 12%,仅次于中国。但长期的去工业化,致使美国丧失了大部分矿物的加工能力。例如,美国唯一稀土矿芒廷帕斯开采的矿石,需先运往中国加工,再以10倍价格回购成品。这种结构性依赖,使得美国即便重启本土采矿,仍无法摆脱“中国制造”的幽灵。正如美国初创企业“里瓦利亚”的困境:试图从煤灰中提取稀土,却因环保成本和技术壁垒宣告失败。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嘲讽美国“用19世纪的思维打21世纪的战争”:“关税提高后,中国稀土涨价,最终买单的是美国纳税人”。有网友戏谑:“特朗普的‘战时权力’不如改叫‘战时无能’——连挖矿都要中国批准。” 还有网友则调侃:“美国制裁中国,就像病人掐断自己的输氧管。”
彭博社建议美国应转向技术创新与盟友合作,但现实阻力重重。尽管美国拉拢加拿大、澳大利亚组建“矿产同盟”,但澳大利亚97%的铝土矿仍出口中国,盟友缺乏中游加工能力。而技术创新更非朝夕之功:镓、锗等元素需从铝锌冶炼废渣中提取,美国去工业化导致相关产业基础崩塌。有学者尖锐指出:“当中国用全产业链思维布局资源战争时,美国还在用‘石油霸权’的旧地图找新大陆。”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化产业链与单边主义思维的碰撞。美国越是挥舞关税大棒,越凸显其霸权体系的脆弱性;而中国通过资源管控与技术创新,正重新定义21世纪的地缘规则。或许如网友所言:“贸易战没有赢家,但依赖更深的一方,注定输得更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4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