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文博 文/图)据国家统计局4月10日消息,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降幅明显收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2.5%。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这主要受季节性、国际输入性因素等影响。从边际变化看,提振消费需求等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核心CPI明显回升,同比上涨0.5%,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一些积极变化。
消费者在北京一家超市选购果蔬。
CPI同比降幅收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CPI同比降幅收窄,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9个百分点,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35个百分点。
在食品中,牛肉、鲜菜、鸡蛋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10.8%、6.8%、1.6%和0.2%,降幅均有收窄;鲜果价格由上月下降1.8%转为上涨0.9%;猪肉价格上涨6.7%,涨幅有所扩大。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猪周期位于上行周期,全年为CPI贡献了约0.1个百分点的上涨动能。2024年牛肉对CPI的负向拖累较为显著,该现象不仅与进口牛肉量大增等供给侧扩张因素有关,也与餐饮链景气度偏低带来的需求侧偏弱有关。展望2025年,上述供需两方面因素或均较去年有所好转,牛肉价格跌幅或出现显著收窄,但或仍然会对CPI构成一定向下拖累。
值得关注的是,CPI环比降幅小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CPI环比下降0.4%,降幅小于近10年同期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今年3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CPI温和上涨态势没有改变。从下阶段情况看,我国工农业消费品供应充足,服务供给总体稳定,保持物价稳定的基础没有改变。同时,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市场需求有望继续扩大,随着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继续加力扩围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实施,有利于物价形势逐步改善。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国内政策仍有充足储备应对外部“风高浪急”,预期国内逆周期政策将以财政和货币为主要抓手,出台增量政策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和物价温和回升。
PPI同比降幅扩大
数据显示,3月,PPI同比下降2.5%,环比下降0.4%。一季度,PPI比上年同期下降2.3%。
PPI是价格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国民经济活动中生产环节的产品价格变动情况,对监测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辅助企业生产经营都具有重要作用。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此前预测,3月PPI同比增速为-2.4%。他认为,从国际看,3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行,当月商品研究局(CRB)价格指数均值较2月下降1.0%;从国内看,3月国家统计局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均低于荣枯线。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国内需求偏弱的影响,国内工业品价格环比下行。
董莉娟认为,PPI环比下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石油和部分出口行业价格下行,二是煤炭等能源需求季节性下行,三是部分原材料行业价格下行。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展望2025年,在供需双侧压力下,原油价格的下跌幅度或高于2024年,预计2025年布油价格中枢或降至70—75美元/桶的区间。
董莉娟还表示,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显效,部分行业供需结构有所改善,价格呈现积极变化:一是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相关行业价格起到拉动作用。二是部分消费品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需求增加价格上行。促消费和设备更新等政策显效,部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品需求稳步释放。此外,春耕备耕带动农资产品价格季节性上涨。春耕备耕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农资产品需求增加,价格环比有所上涨。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