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彤旭)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强化体育金融服务、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扩大体育消费,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大体育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着力提升金融服务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能力、强化组织实施保障等三方面提出16项具体举措。
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意见的出台对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不仅为体育企业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也为体育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泗洪经济开发区的江苏洪伟运动用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在生产线上赶制海外体育用品订单。(图片由CNSPHOTO提供)
加大重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意见明确,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聚焦体育用品制造业企业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多层次、综合性金融支持,助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满足链上中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用好用足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体育服务业相关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做强做优。
意见指出,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持续加大对体育消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丰富适应全生命周期体育消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围绕体育消费场景,联合打造一系列“体育+商业”的主题消费场景、主题营销活动,在体育消费券、积分奖励等方面开展合作,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推广数字人民币在体育消费领域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派发数字人民币体育消费券。
“通过加大金融供给力度,特别是在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等关键领域,将为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袁帅说。
提升金融服务专业化能力
意见明确,建立健全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结合体育产业和企业特点探索创新特色化、差异化金融产品,重点丰富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加大首贷、信用贷、无还本续贷、随借随还循环贷等支持力度,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一揽子金融服务。
在充分发挥债券市场融资功能方面,意见明确,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募集资金支持体育企业发展。支持运营模式相对成熟、市场竞争力强、认可度高的体育企业选择不同期限、不同规模的债务融资品种进行信用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用于体育基础设施、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的体育产业项目。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运用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多种增信方式提升融资主体债务信用等级、增强债务履约保障水平、提高融资可得性、降低融资成本。
“构建资金配置高效的股权融资模式,将对体育产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城市网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林先平对记者表示,提高体育产业发展保险保障水平,提供灵活融资租赁服务,将为体育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降低其融资成本。
意见明确,做好支持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金融服务工作。鼓励金融机构为体育企业特别是我国优势项目和民族项目在境外开展业务提供融资支持,开发适合体育企业“走出去”特点的金融产品,助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体育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体育品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体育企业外汇业务办理流程,提高体育产业贸易投资便利度,满足体育企业对外贸易、跨境融资和投资等合理用汇需求。
袁帅表示,支持优势企业、品牌和项目“走出去”,体现了国家对于体育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考量,能够切实提升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强化工作组织实施
强化工作组织实施保障也是意见的重要内容。意见提出,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会同当地体育、金融监管、证券监督等部门建立工作协同联动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协作配合,推动解决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形成多方参与、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组织保障体系。从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融资环境、开展政银企融资对接、支持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提升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服务质效。结合当地体育产业发展特点与需要,探索将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体育产业的相关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
在强化政策联动合力方面,意见明确,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鼓励建立健全贷款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融资配套机制,为体育领域经营主体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设立体育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项目补助、贴息和奖励,促进降低融资成本。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兴建体育设施,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广和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此外,意见还提出,要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扩大体育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运用范围,支持将信用评价和信用评级结果作为体育企业获取金融资本的重要参考和重要依据。探索建立优质体育企业“白名单”管理体系。
在开展监测与调查研究方面,意见明确,做好体育金融工作统计,加强数据共享和结果运用,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质效。
林先平认为,完善信用信息共享,做好统计监测,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将有助于提高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期性,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5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