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彤旭)4月13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数据显示,2025年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为1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
社会融资规模方面,3月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8.4%。一季度,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5.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7万亿元。
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64万亿元,同比多增5470亿元。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9.78万亿元。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与新增社融均超市场预期。3月新增社融5.89万亿元,同比多增1.05万亿元。3月社融同比增速从2月的8.2%回升至8.4%,季节调整后月环比折年增速持平于2月的10.1%。
“我国金融总量保持合理增长,主要指标增速出现回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同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体现,通过适时调整政策力度和节奏,有效应对了经济下行压力,保持了金融市场稳定。”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表示。
具体来看,3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65.41万亿元,同比增长7.4%。分部门看,一季度,住户贷款增加1.04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5.58万亿元。
华泰证券认为,3月住户短期、中长期贷款余额分别环比上升4841亿元、5047亿元。住户短期贷款同比少增67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531亿元,显示住户地产需求有所企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头通常是贷款和政府债券,今年3月,除了贷款外,政府债券增长较快,也带动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继续提升。
相关数据显示,3月政府债券新增近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债券维持较快发行节奏。从短期看,融资平台债务置换归还银行贷款,可能会影响信贷总量,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缓释地方债务风险,推动融资平台完成市场化转型,腾挪出更多地方财力来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3月新增社融超预期,主要是因为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和居民地产需求企稳。鉴于4月以来美国对华大幅加征关税,往后需关注财政政策能否继续前置发力、货币政策是否有进一步宽松,如定向金融工具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出台情况,同时关注企业盈利受关税影响情况。”华泰证券表示。
业内人士预计,4月金融总量增长仍有支撑,尽管部分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可能回落,但是我国经济具有强大韧性,各方面还会继续保持有力度的政策支持。同时,我国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和余力,将根据形势需要和外部影响动态调整,加强逆周期调节。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