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雷珂馨 文/图)4月21日,宁德时代在其首个超级科技日上连发四款电池新品,涵盖乘用车、商用车及储能领域。
随着钠离子电池、双核架构等技术的商业化落地进程不断加速,新能源产业链正逐步从“技术攻坚”阶段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而宁德时代这一举措有望引领行业格局重大变革。
钠电池、双核架构等多项技术在宁德时代首个超级科技日上亮相,电池产业或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宁德时代电池产品矩阵扩容
在宁德时代此次推出的产品中,钠新电池和骁遥双核电池尤为引人注目。前者是全球首款实现量产的钠离子电池,后者则以“双核架构”开辟了跨化学体系协同的新赛道。
这一动作不仅展现了宁德时代在多元化技术路线上的战略布局,更折射出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
钠新电池的问世,直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命门”——锂资源短缺。宁德时代研发体系联席总裁兼21C研究院院长欧阳楚英在谈及推出钠离子电池的缘由时表示:“要实现能量自由,就必须打破仅依赖锂这一单一资源的局限。”他说,锂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有0.0065%,而钠资源的含量则有2.74%。
钠新电池不仅可以缓解车企对锂价的敏感度,也为储能、商用车等领域提供高性价比的替代方案。
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商用车CTO高焕透露,钠新品牌还包含乘用车动力电池产品,将于2025年12月量产。他说:“钠新电池的研发与量产,有望显著降低行业对锂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构建起一个更安全、更低碳的新型电池产业生态。”
骁遥双核电池首创的“双核架构”,允许车企根据不同场景灵活搭配不同化学体系的电芯,满足用户日常用车需求。这种“混搭”模式打破了传统电池单一体系的局限,为车企的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技术支撑。
推动新能源行业转型升级
宁德时代此举不仅涵盖电池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涉及新能源产业生态的重构与转型升级。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动力电池行业以能量密度为核心指标,企业竞相追逐更高的续航里程。如今,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企业已转向场景化创新,比如用钠电池攻占极寒市场、用双核电池解决充电焦虑,而神行超充电池则瞄准了城市高频次补能需求。这种转变意味着,谁能更精准匹配用户痛点,谁就能抢占市场高地。”
值得关注的是,宁德时代已将触角延伸至储能、船舶、航空等领域。例如,其24V重卡电池可与储能系统联动,构建“车—桩—网”一体化生态;双核架构的开放性设计,也为其未来与其他先进技术的融合埋下了伏笔。
在科技日现场,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从双核到多核的创新架构不仅将应用于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未来还将在电动巴士、重卡、飞机、船舶以及工商业等全领域推广落地,以加速新能源在全场景的产业化进程,以及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的应用进程。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在技术标准输出方面的主导地位日益凸显,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有望转向‘国内主导,多点开花’的新局面。随着钠电池等技术进入量产阶段,中国企业在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将进一步被强化。对于消费者而言,一个更高性价比、更包容的电动化时代,或许比预期来得更快。”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发布者:深链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aaao.com/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