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消费企业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改变

访客 2024-05-14 10:15:47 21968 抢沙发

文|李振兴

近期,随着IPO政策的变化,涉及吃穿住等的消费类行业企业纷纷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要么停止IPO计划,要么转战香港资本市场。对此,致同咨询零售与快消行业领导合伙人武建勇向中华网财经表示,由于消费企业的估值逻辑不再以A股为基础,而是以港股或美股为基础进行估值,导致企业的估值发生变化。

在武建勇看来,在前些年,消费板块的投资很热,整体估值水平也处于上行通道,一些明星项目在资本市场的估值达到了峰值,例如海底捞系的公司、九毛九与天味食品等都在资本市场创出新高。在此背景下,各大投资机构纷纷加码消费类的标的企业,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也随之拉高。

其中,最典型的非海天味业莫属。海天味业在2021年1月底市值达到约7000亿元,被业内成为“酱茅”。海底捞市值在2021年2月的市值也接近了5000亿港元。

但随着IPO政策的变化,涉及吃穿住等的消费类行业的企业纷纷主动撤回IPO申报材料,要么停止IPO计划,要么转战香港资本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诸多消费企业选择到港股IPO,2023年,十月稻田、锅圈、燕之屋、澜沧古茶,以及2024年的茶百道等企业。目前,仍有数个消费企业等待港股的IPO,包括蜜雪冰城、古茗、茶颜悦色,以及怡宝等消费企业。

另外,海底捞海外业务特海国际、以及茶饮品牌霸王茶姬都传出准备在美股IPO。

不过,2021年以来,港股大消费明星企业的估值大幅下行,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在逐步下行。武建勇表示,前期以较高估值水平进入的投资人非常难受,特别是在临近IPO时点的轮次进入的投资人,面临上市后估值倒挂与流动性不佳无法退出的双重压力。

在此背景下,近期消费板块的融资出现了交易量与交易金额双齐降的现象。对此,武建勇认为,这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投资人自身募资难,口袋里“子弹”不足,单体投资规模与整体投资频率都相对放缓;另一方面,前期已经按较高估值进行融资的项目不愿意放低估值融资,以避免触发反稀释条款,希望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法,拉长融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扩大业务,以支撑下一轮的估值预期。

在现在的市场背景下,无论是消费企业,还是投资人,都在不断调整预期。诸多企业纷纷撤回IPO申请。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5月8日,沪深北交易所已有133单IPO终止,终止原因多为撤回材料。

武建勇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融资方的预期会放下来,投资人也会随着近期扎堆上市的优秀企业推高估值而恢复投资信心,投融资双方的预期差异接近后,消费类的企业的融资会出现一定水平的恢复。但从长期而言,只有拥有长期快速增长潜能的消费企业才能支持良性的估值体系。

就餐饮企业而言,单店的回收期、外卖占比水平、品类的市场容量、业务的可复制性、第二增长曲线的储备等都是市场估值体系都要考虑的问题。这类企业无论在一级市场还是在上市后都会起到一定的资本虹吸作用,吸引优秀的投资人进行长期的价值背书。

据了解,致同成立于1981年,是中国最早且最具影响力的会计师事务所之一。致同为客户提供审计、税务、咨询、评估与估值、工程管理等全方位高质量服务。致同为多个行业及类型的企业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包括300余家上市公司,数万家大型国有、外资及民营企业。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196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