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南京扶老人被讹男子被认定见义勇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访客 2024-05-18 12:17:17 23038 抢沙发

南京扶老人被讹男子被认定见义勇为

□陈琪(井冈山大学)

近日,江苏南京一名老人骑自行车喝酒后摔倒在路上。 男子杨先生好心救下老人,却遭到老人家人的误解,甚至被要求赔偿,引发网友热议。 (积木新闻5月17日)

据了解,南京的杨先生骑自行车时遇到一名老人摔倒在路上,于是上前询问情况。 让杨先生没想到的是,当老人的家人来到现场时,竟然对他说:“补偿一下吧。” 杨先生不满地问道:“我为什么要赔偿?” 老人的家人还要求杨先生出示自己没有打人的证据。 消息传出后,讨论再次引发“你没有打我,为什么要帮我?”的讨论。

2006年,彭宇案轰动全国,“你不打他,你为什么帮他”这句话一直流传至今。 这句话在很多好心帮助别人的人被勒索的事件中也被反复提及。 有人说,这句话会让社会道德至少倒退50年。 虽然其中有夸张的成分,但足以说明这句话及相关事件对社会道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以至于在类似事件的舆论场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用帮忙”、“不敢帮忙”……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许多年后,当不同的事件连接着同样的酷刑时。 面对“你没有打我,为什么要帮我?”这句话,我们的心依然久久难以平静,按捺不住立即反驳的冲动。 而这恰恰证明,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句话以及它所蕴含的价值观是极其可笑和不合理的。 我们不禁要问,如果我没有击中,我就不能帮助它吗? 请告诉我为什么我不能帮助你? 而我们又要问,如果今天没有人出手相助,那么未来社会信任的崩溃谁来出手相助?

针对这样的质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无疑是最好的答复。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们之所以帮助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是因为他们有慈悲心、仁慈心。 看到有人摔倒受伤,道德本能就会促使人们去帮助别人、做好事。 质疑者之所以提出质疑,无非是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是非意识、羞耻感和厌恶感。 睁开眼睛看看这句话的后果,散落在许多冷眼旁观的事故现场,间接伤害了许多本来可以得到帮助的人。

一个失去信任、每个人只关心自己、行动只考虑利益的社会,是一个冷漠的病态社会,也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社会。 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发布了一篇小品《帮还是不帮》,直击养老问题。 剧情演绎中,通过帮手与勒索者的角色互换,让人在爆笑的同时反思。 原来,勒索者在受委屈的时候,也是如此的无奈和愤怒。 这也告诉我们,相互信任、同理心、善待他人才是这个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回顾这起事件,目前老人的家人已经向杨先生道歉,杨先生也被当地交警支队认定为英雄。 不过,这件事情还是留下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如果帮助该人的人没有拍摄整个过程怎么办? 如果事件没有引起公众的关注,最后的结果还会一样吗? 要知道,在救援过程中要求救助者打开手机视频,是社会道德和信任的滑坡。 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勇敢行事,确实是可贵的。 但如何让普通救助者在舆论不重视的地方帮助别人时没有后顾之忧才是关键。

要想正义得胜,就必须让邪恶无处藏身。 弘扬善恶必须同时进行。 我们需要大力赞扬见义勇为的好人,也需要严厉惩处故意讹诈他人的恶人。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如果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就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如果被归类为企图勒索,则将被归类为企图勒索。 要知道,惩恶扬善,是防止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信任崩溃的底线。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303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