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6月5日12时10分芒种至,芒种节气,陪孩子做这 24 件小事,感受仲夏时节的美好

访客 2024-06-05 08:19:02 48461 抢沙发

“下雨的时候,你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天晴的时候,你才知道夏天有多深。”

6月5日12时10分,我们将迎来“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盛夏的正式开始。

此时,北方的麦子开始发黄,南方的李子也已经成熟。下面介绍芒种节气期间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24件小事。

6月5日12时10分芒种至

01

告诉孩子,芒种、粒粒饱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反映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

02

给孩子讲解芒种的含义。芒种一词最早见于《周书·地官》:“芒种者,芒种也。”芒是指麦子等芒作物成熟,“种”是指粟类作物的播种。因此芒种中的种读作“zhòng”。

03

芒种的读音与“忙种”相同,是忙于耕作的意思。但芒种的“忙”不仅忙于“种”,还忙于“收”,所以民间有“芒种,收割,种地”的说法。

04

我国古代把芒种时节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是螳螂诞生,第二时期是伯劳鸟开始鸣叫,第三时期是嘲鸫沉寂。此时,螳螂在前一个秋季产下的卵会孵化成小螳螂;伯劳鸟开始在枝头鸣叫;而能学习其他鸟类叫声的嘲鸫则因为感受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05

和孩子一起读芒种诗。唐代诗人元稹写道:“今日看芒种,螳螂生时节”,说的是螳螂卵孵化生小螳螂的时节。“雨来芒种,遍地种稻,家家麦饭香,处处有荸荠歌。”陆游笔下的芒种,清新如画。

06

“风吹过稻田,我想到你。”盛夏的风吹得麦浪泛黄,田里的稻苗泛绿。南方种稻,北方收麦。芒种时节,给孩子讲讲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他用一生的心血灌溉稻田,年年稻花香里,他一直在那里。

6月5日12时10分芒种至

07

给孩子讲一个祭祀花神的故事:古人认为有一位花神,掌管万花,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花神节时,人们迎接花神,芒种节时,人们祭祀花神,送别花神,希望来年能再见到花神。

08

给孩子讲讲《红楼梦》里的芒种,红楼梦里的大观园里,姑娘们用花瓣、柳枝、锦缎、纱布编织出色彩斑斓的轿子、花马、旗幡等物件,挂在枝头,绣花带飘扬,给花神表演。

09

芒种节这天,黛玉第二次埋花。大观园中众女欢聚一堂,欢声笑语,与花神告别。但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不忍心看到花瓣被风吹日晒,认为埋入土中才是最干净的,便将花埋了,并吟唱了凄婉动人的《葬花歌》。

10

贵州省东南部侗族人民每年插秧后,芒种时节都会打“泥巴仗”,家长可以用可水洗的颜料代替泥巴,让孩子在画布上进行创作,过一个色彩斑斓的芒种时节。

11

“安苗”是皖南地区的一种农耕习俗,芒种时节,人们在插秧后,用新面捏成瓜果、蔬菜、粮食、牲畜的形状,然后蒸熟、用菜汁染色,祈求五谷丰登、生活顺利平安。

12

每年五六月是南方李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期就有“青梅酒论英雄”的典故。鲜梅大多口味酸涩,需要加工后才能食用,这个加工过程就叫“煮梅”,小朋友可以跟着父母一起煮一锅青梅汤,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

十三

家长和老师可以找一些真实的物体,如麦穗、米粒等,让孩子触摸、了解,也可以准备一些图画,展示小麦、米粒的生长过程,以及脱壳、磨粉、做成面粉和大米的过程。

14

收集麦秸秆,指导小朋友制作麦秸秆画,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15

带孩子体验与芒种相关的手工艺,如风车、草帽等。

16

给孩子一个西瓜味的夏天,夏天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和孩子一起吃冰镇西瓜,幸福感满满。

17

和孩子一起制作果汁、冰棒等夏季冷饮,享受夏日的凉爽时光。

18

在一个美好的夜晚,和孩子们一起看日落、看星星,做一切属于夏天的美好的事情。

19

芒种节气,草丛中螳螂出没,枝头蝉鸣,池塘蜻蜓飞舞,带上孩子,记录下大自然的美妙声音吧。

20

端午节也正值芒种季节,家长除了一起吃粽子,还可以为孩子准备寓意十足的彩色绳子,和孩子一起用新鲜的艾蒿、菖蒲制作端午挂件,为亲人的身体健康祈福。

21

古人说:“春天要争时间,夏天要争时间。”芒种时节,不管是收割还是播种,都要争时间。所以芒种时节,最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告诉孩子,人生亦是如此,乘风破浪,顺势而为。

22

芒种,意为“收获”、“种植”,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人生大事,无非就是播种和收获;有播种才会有收获;有好的播种才会有好的收获。然而,播种有季节,人生却没有季节。只要你播种,流逝的每一点时光都是一份礼物。

23

人生如芒种,每个人都是命运的播种者。无论何时,忙碌而不“盲目”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24

芒种时节,又有不少学子要赴考场,多年的“播种”终有“收获”,希望年轻人不要为千里之行而忧,风自自然然来。

盛夏充满生机

无论是忙碌的农民

仍然是一个努力的学生

他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六月

愿一切努力都能产生积极影响

愿你忙碌有收获,愿你付出有回报。

文字|中国教育报微信整理

插画|王荣嘉

责任编辑:贾文懿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846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