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一块“田”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豫晋湘鄂三夏忙:河南山西麦收忙,湖南湖北种稻插秧

访客 2024-06-19 16:18:20 5557 抢沙发

05:07

趁着天气晴朗、云朵金黄的时候收割小麦。

河南省商丘市素有“豫东粮仓”之称,全年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936万亩。

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种粮大户李道杰告诉记者,据农业专家初步估算,亩产1200公斤应该没问题,“今年这个产量我还比较满意。”

在“晋南粮仓”山西省运城市,小麦已进入烘干关键期。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东山地村村民王成种了140多亩小麦,这两天收获了15万多公斤。他说:“今年的小麦质量挺好。”

6月10日,湖南省常宁市胜桥镇农民在插秧。新华社发(周秀玉春 摄)

“夏收丰收,一年安稳”。“三夏”期间,河南、山西等地迎来小麦收割,湖南、湖北等地则进入水稻插秧时期。

在湖北阳新县军区农场,以前都是用9寸穴盘移栽机在稻田里穿梭,今年换成了7寸穴盘移栽机。与9寸穴盘移栽机相比,它的摊秧台和移栽臂的行距缩小了5厘米,移栽后的秧苗行距也缩小了5厘米。可别小看这5厘米。阳新县军区农场的农民朱小毛说,这样能使每亩稻田增加基本苗4000余穴,增产200至300公斤。

7寸穴盘机插秧试验田是阳新县近年来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当地政府对区域内零散、零散的农田进行了平整、合并,有利于机械化耕作,便于管理,同时修建了水渠,及时为水稻生长提供水分。新技术与高标准农田相结合,预计亩产将比去年增加10%。

5月29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老王坡高标准农田,当地粮农组织农机合作社举行小麦收割仪式。这是机收队正在收割小麦。新华社发(赵永涛 摄)

储粮入地为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中部省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稳步增加。

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于新安介绍,河南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61亿亩以上,一半以上农田逐步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湖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迎春说,“今年再改造高标准农田316万亩,确保湖南48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都能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湖广兴盛,则天下兴盛。

在湖南长沙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分子育种实验室研究员李乐正在将去壳水稻种子放入取样盘,再将样品放在全自动移液工作站上提取样品DNA。该样品是田间试验的低镉水稻种子,是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受种子公司委托选育的品种。

李乐介绍,与常规育种相比,分子育种更加精准,不仅可以应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还可以应用于油菜、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

这是5月31日在位于河南新乡中原农谷的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采集的种子样品。新华社记者刘利航摄

种子是农业的“筹码”,位于河南新乡中原农谷的神农种子实验室致力于破解生物育种领域的“瓶颈”问题,去年该实验室的花生研究项目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围绕提高花生单位面积油产量这一重大产业需求,系统分析花生油脂含量遗传机制,培育出豫花9326、豫花47号两个高油品种。“有效聚合了高产、高油、早熟、果型大等特性。”神农种业实验室研究员韩所义告诉记者。

中部地区抓住种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富仓”的同时,努力“提仓质量”。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茹振刚说:“新品种是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的关键载体,种子事关粮食安全大局和人民美好生活,要加强良种技术研究,用好中国种子,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一块“田”端牢“中国饭碗”有底气

2024年5月27日,安徽省蒙城县乐土镇农民驾驶农机收割小麦。新华社发(胡伟国 摄)

人民盼望粮仓丰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中部地区大力推进土地储粮、技术储粮,实施新一轮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出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全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左右。“大粮仓”基础更加牢固,“中国饭碗”底气更加足。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55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