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死磕AI: 飞书半斤,钉钉八两

访客 2024-06-28 18:22:17 25938 抢沙发

2024年过半,飞书没有像往年一样召开春季未来无限大会,钉钉已经围绕AI主题开了两次大会。而往年,一年两次面向B端发布的行业大会,是飞书和钉钉共同的节奏。

钉钉的节奏明显在加快,一次是年初,钉钉超级助理全场景开放接入,底层由阿里大模型通义千问支持;而最近这次,钉钉又拉来了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AI、猎户星空、零一万物、百川智能六家大模型厂商,试图打造最开放的AI生态,把选择权还给用户。

钉钉集齐了「七龙珠」,飞书则号称有「五小虎」。

差不多时间,飞书的客户广告出现在机场。名单上有与钉钉战队重叠的大模型「五小虎」,也就是MiniMax、月之暗面、智谱AI、零一万物和百川智能。

飞书强调的是,MiniMax这些大模型公司内部都在用飞书,它们本身就是飞书的客户。飞书在AI大模型行业的渗透率足够高,并从企业微信手中抢走了泡泡玛特这样的明星企业。

而对钉钉来说,它更看重的是与大模型厂商们共舞,从客户场景出发,探索大模型最务实的落地方式,用钉钉总裁叶军的话说,「我们从钉子出发,而不是从锤子出发」。

对于大模型厂商们来说,钉钉更像是一个「放大器」,放大了自身价值。因为钉钉上拥有超7亿用户和超过2500万的组织,这意味着庞大的客户群体和B端应用场景,当这些个性化的场景和需求不断被满足,就意味着大模型越来越多的被使用,也就降低了大模型的门槛。

一边是大模型的能力在提升,AI要成为水电煤一样的底层能力;另一边作为生产力的最大试验场,智能化协同办公之路也在进化。

此前「蓝洞商业」在《钉钉、飞书肉搏AI,压力给到企业微信》一文中提出,2024年将成为钉钉、飞书和企业微信进化史上的分野,企业微信在率先实现盈利的路上闷声狂奔,而钉钉和飞书则在AI这件事上,不断满足自身生态内的的AI应用场景,为B端企业客户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如今半年已过,钉钉和飞书二者的分野已经显现,飞书总裁张楠卸任,钉钉全面开放底层模型,至少在拥抱AI这件事上,当下的飞书半斤,钉钉八两。

验证客户价值

钉钉生态大会上,「客户」是叶军提到的高频词汇。他表达出一种很清晰的边界感,那就是钉钉的责任不是做大模型的创新,而是探索大模型的务实的应用场景。

所以,钉钉凑齐了大模型厂商的「七龙珠」,可以理解为客户的选择,因为toB市场非常庞大,很难有一家公司能彻底满足不同行业的客户,只有多样性的服务才能满足复杂度很高的市场需求。

如今,钉钉生态伙伴总数超过 5600 家;其中 AI 生态伙伴已经超过 100 家,除了 AI 大模型生态伙伴外,还有 AI Agent 产品、AI 解决方案、AI 插件等不同领域的伙伴,钉钉助力市场中上架的 AI 助理数量已超 700 个。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数据是,钉钉的 AI 每天调用量超 1000 万次。

但在叶军看来,1000万这个数字在目前并不大,预示着未来有更广阔的空间。因而,钉钉宣布对所有大模型厂商开放。毕竟真实场景中的大规模应用,是大模型价值验证和通往AGI的必由之路。

而另外一面则是竞争能力的必须。去年11月,飞书就发布了「飞书智能伙伴」,这是一个开放的AI服务框架,企业可根据业务场景自主选择适合的底层大模型,当时就号称支持百川智能、智谱AI、MiniMax等。

飞书确实在AI行业的渗透率足够高。

大模型行业人士透露,他最近两年协作过的AI行业公司,都不约而同在用飞书办公,而且飞书的AI生态非常开放,不只是支持C端的大模型开发平台「Coze扣子」,还包括B端开源的大语言模型应用开发平台Dify。

敏锐的AI开发者们都已经发现,在字节跳动旗下的开发平台「Coze扣子」,以前只可以使用豆包大模型,但最近底层调用的模型已经包括通义千问、MiniMax、Kimi等国内主流大模型产品,为用户们提供更丰富的大模型选择,显然是钉钉和飞书发展的共同节奏。

对当下的钉钉来说,其拥有更庞大的企业级客户,也需要拿出更丰富的合作方式以满足企业客户对大模型的需求。

比如,在探索教育类应用场景中,钉钉与月之暗面的合作,就是基于月之暗面大模型的长文本理解和输出能力;而在与MiniMax的合作中,钉钉接入MiniMax在语音和音乐上的大模型能力,可以满足用户写歌的需求。针对不同大模型的特点,钉钉探索不同能力在产品和场景中的应用。

另外一方面,AI 助理(AI Agent)是钉钉一个重要发力点,本质上就是给企业提供找到适合自己的 AI 应用场景,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助理。而企业在打造自己的 AI 助理时,除了默认的通义千问大模型之外,还可以选择 MiniMax 等六个大模型厂商的底座大模型。

当然,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就是构建企业客户的私有化大模型,将AI能力真正融入业务,这是验证客户价值的关键。

企业的私有化数据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钉钉拿出的第三种合作模式,就是针对客户的个性化场景和需求,钉钉将与大模型厂商们一起,为客户定制相应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并提供模型训练调优、AI解决方案打造、AI定制应用开发等服务,还可实现模型的私有化部署。

所以,在如何探索大模型应用落地这件事上,是飞书和钉钉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持续动作,这将极大考验其客户价值和服务能力。

搜索依然是王道

大模型行业突飞猛进了一年半,AI搜索依然是最有确定性的方向。

在ChatGPT带动下,微软成为最早押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赛道领跑者。在今年一季度,微软营收同比增长17%,其中搜索和广告服务营收同比增长了12%,就是因为AI提高了搜索业务Bing和Edge的用户体验,进而带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

而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助手也是推进智能化协同办公的重要利器。微软的 Copilot 生成式人工智能助手已经嵌入了微软整个产品线,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在 AI 的带动下,Office 365 营收增长 15%,付费订阅用户目前已达 8080 万。

由此不难看出,不管是搜索框还是AI智能助手,本质上都是AI时代下的人机交互进化,其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在这一点上,飞书和钉钉也在朝着效率这个目标前进。

飞书最近推广过「搜一搜神器」,本质上就是利用多维表格做搜索工具,不需要用代码就可以实现从企业内部海量的信息中检索到结果,让企业内部海量的信息,被结构化、标签化的沉淀。

对效率的追逐是企业进化的追求。此前,泡泡玛特是企业微信的明星案例,其依靠企业微信建立了大量官方社群,微信生态内的私域流量成为其销售渠道扩张的重点之一,而两年前,泡泡玛特内部协作软件切换到了飞书。

现在,泡泡玛特用飞书进行门店管理,通过飞书运营全域电商,多维表格这样的飞书的效率工具,带动泡泡玛特销售数据和转化数据最直观效率的提升。

在钉钉生态大会上,钉钉除了打造最开放的AI生态之外,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在7.6新版本中开启了全新的AI搜索。本质上,钉钉要通过AI助理解决钉钉功能繁多的问题,AI搜索要解决钉钉上信息庞杂分散的问题。

「AI时代,全人类的知识易搜,企业或个人沉淀的知识难找。」叶军在钉钉生态大会上说。

叶军现场展示了钉钉全新的搜索能力,他以「钉钉最近受到的吐槽和客户反馈有哪些?」这个搜索问题为例,钉钉很快从工作聊天对话和文档等工作信息中生成了答案,给出了相关联的内容。

相比起公网的AI搜索,钉钉的AI搜索更直接展现出对企业自身私有化数据的处理能力,准确率和效率的提升才是工作搜索的重要目标之一。

区别于传统搜索方式,钉钉AI搜索明显增强了记忆和规划能力。借助大模型的理解、推理、生成等能力,可实现自然语言的信息查询能力,并对碎片化信息进行整理与总结提炼,为用户呈现清晰明了的知识网络。同时,搜索出来的答案,还能自动整理为钉钉脑图和大纲,信息结构清晰明了。

抓住短暂的变现周期

「大模型行业短期之内不会有大变,现在是应用层创业公司比较乐观的时期,未来一年大模型的应用层会迎来爆发。」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这样认为。

去年,朱啸虎和傅盛围绕ChatGPT创业的话题有分歧,二人隔空论战,但现在,两人越来越多的在大模型论坛中聚首和平对话。

在未来的大模型预期上,二人流露出共同的判断:大模型技术迭代曲线明显放缓了,短时间内,OpenAI不会发布能力明显增强的GPT-5大模型。

这对国内市场玩家来说,意味着相对短暂的商业化变现周期。

作为投资人,朱啸虎一直很看重大模型如何赚钱的问题,他认为大模型API在中国一定是免费的——5年后不再有大模型公司,只有前端的应用公司和后端的云服务公司。因而对于AI创业者来说,朱啸虎建议的还是聚焦落地场景,在垂直行业的聚焦场景中做出真正懂得客户需要的产品。

这也凸显了钉钉在当下市场的重要性,就是如何与大模型厂商一道探索大模型的最务实的应用场景。尤为重要的一个共识是,在AI大模型的渗透率还不足的情况下,B端市场可能比C端市场有更多的机会。

「钉钉拥有最大的客群和场景,我们跟钉钉合作,是一个价值放大的过程。」在智谱AI的COO张帆看来,模型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就意味着进一步降低了AI使用门槛,让用户更容易在业务场景中获得体验,摊薄了成本之后,就慢慢可以赚钱。

早在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宣布降价打响价格战之前,智谱AI就已经将入门级产品GLM-3-turbo价格从5元每百万tokens降至1元,降幅达到了80%。但过去6个月中,智谱AI的API每日消耗量增长了50倍。张帆认为,「本质上,应用层对模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在这个短暂的变现周期之前,大模型公司的首要问题是活下去,这也是大模型厂商拥抱飞书和钉钉的原因之一。

钉钉副总裁王铭在与大模型厂商广泛接触之后得到一个共识,就是未来模型层面的成本会大幅下降,硬件层面未来几年也会有90%的成本缩减,大模型会是一个非常低成本的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你只要能熬到那个时候就能赚钱。」

所以在王铭看来,解决用户的问题是根本。钉钉与大模型厂商的合作,本质上并不只是想要创造收入,还要在更广阔的场景中验证模型到底是不是做对了。「只要是你现在能够验证一定商业模式,能留在牌桌上,长期能够持续站在第一梯队上,成本下降了以后,你天然就是一个收割者。」

此外,王铭透露出一个趋势,就是今年7月份开始,国产大模型厂商将会密集发布一系列多模态大模型。

所以,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落地仍然是行业的期待,而对于当下的钉钉和飞书来说,与大模型厂商们一起破解商业化的难题,成为关键任务之一。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5938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