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监管风暴来袭,小额贷款何去何从?

访客 2024-07-05 14:18:17 7000 抢沙发

文|罗曾 实习生 于琪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带来了贷款APP的“蓬勃发展”,这些应用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金融服务。然而,这种快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和挑战。近期,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

日前,据多家媒体报道,各应用商店收到指令,要求对小贷产品进行全面排查,对不符合应用商店或网络平台审核资质要求的贷款类APP,将直接下架处理。而在这其中,将重点排查小贷公司在其运营的APP里,将用户导流至无资质第三方贷款机构的情况。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消息一经发出便迅速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对于贷款类APP种种乱象的监管是必要的,此举可以推动行业的稳健发展。

事实上,长期以来,将用户引导至无资质第三方贷款机构已成为贷款APP行业内的“潜规则”。这些无资质机构往往利用监管漏洞,以高额利息、隐藏费用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因此,审查运营主体的合法“证照资质”成为此次监管行动的重中之重。

在监管风暴的洗礼下,小额贷款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监管机构对贷款APP的审查越发严格,一些未持有牌照的助贷或贷超类机构可能会寻求通过收购牌照,或与持有小贷牌照的公司合作,以支付年费或按月支付“技术服务费”给牌照方的方式,来解决APP上架和更新的问题。

监管趋严背后:从小贷公司到大厂机构,乱象丛生、亟待整治

事实上,贷款APP将用户导流至第三方贷款机构的方式多样。

中华网财经从业内人士获悉,一类是符合放贷资质的小贷公司自己开发并上架的APP,这种APP由有资质的小贷公司直接运营,可以向用户提供贷款服务;一类是主营导流业务的APP,这类APP本身没有放贷资质,主要业务是将用户引导到其他贷款服务提供者,它们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导流方向,例如将用户导流向有资质的小贷公司,亦可以导流向没有放贷资质的放款机构。

此外,还存在一种情况,有资质的小贷公司会对用户资料进行审核后,对于资质不错的借款人进行直接放款,而用户风险较高的话,则会把该用户转给没有放贷资质的第三方机构。

以315央视曝光的同程金融APP为例,知名战略定位专家、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中华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其问题背后的合作模式可能是与第三方贷款机构合作,将用户导流至这些无资质的第三方贷款机构。而这种合作模式可能存在利益输送、侵犯用户权益、违规操作等问题。

而对于如今炙手可热的网贷行业,吸引各互联网大厂也纷纷入局,比如京东、支付宝等其他互联网大厂的金融借款业务。对此,詹军豪表示,互联网大厂在网贷环节中主要属于平台角色,提供技术支持和流量导入,但具体的贷款业务还是由合作的金融机构来完成。

“贷款APP(小贷公司)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合作时,合作模式通常是小贷公司提供贷款产品,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互联网公司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詹军豪指出,其中角色的区分的方式,还需主要看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者是谁,以及最终的贷款合同是与谁签订。

“不管是哪一种导流方式,只要将用户转到了没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这就属于行业乱象。”有业内人士向中华网财经表示,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于借款人,还是对于放款主体,这都将不利于行业发展。

该业内人士强调,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借款利率会相当高,而对于同样不具有还款资质的用户来说,到期还款会是一个相当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放贷机构本身也有弊端,在知道用户处于高风险的状态下,其只能通过高利率来进行覆盖,而这就会催生许多隐形伤害,比如国家限制的高利贷、暴力催收等等。

因此,此次各应用商店对小贷产品进行全面排查的工作,便是从源头隔绝获取用户信息的渠道,即把不合规的APP下架,仅可以通过正规的贷款平台进行借贷。

多地加强监管,风暴来袭、行业正临重塑

而在应用商店审查小贷产品的背后,是监管部门对网贷乱象的有力回应,近年来,随着多地监管力度的持续加强,网贷行业正步入一个更为严格与规范的发展阶段。

早在去年7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就曾发布全国首个针对小贷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其中主要强调与小贷公司存在合作关系的中介机构和第三方机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11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也随即发布了相关通知,旨在加强北京市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与此同时,今年6月,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也发布通知,要求各小贷公司应提高警惕加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违法违规“助贷机构”的套路。

通过针对网贷行业的规范性文件的频发,从侧面印证行业乱象已然危害到其自身健康发展,甚至似乎对社会造成一定影响……

尤其今年3·15晚会上对同程金融APP礼品卡套路的曝光,不仅揭露了部分平台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复杂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恶劣行径,更引发了社会对网贷行业“变相高息”“套路贷”问题的广泛关注。随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便发布相关自查整改通知,内容主要涉及关于开展变相高息“现金贷”“套路贷”等问题,并要求对合作机构涉及违规业务的,敦促其立即整改,并暂停与其合作。

7月2日,法治日报发布一篇名为《“困”在网贷里的那些年轻人》的文章,其中提到用户认为从网贷平台借贷利息不高,按月还款应该不成问题,但到还款日却无力偿还,便从其他平台借款,出现“以贷还贷”的情况,甚至会在还款日接到来自网贷平台不下十余通来电,并扬言“再不还钱就要‘采取措施’”。

这进一步以鲜活的案例揭示了网贷平台低门槛、高风险的双重特性,以及由此引发的“以贷还贷”恶性循环和暴力催收等社会问题,进一步凸显了加强网贷监管的紧迫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单是第三方机构出现不合规情况,甚至一些持牌照的金融机构也会出现此类问题。据经济参考报梳理,去年以来,交通银行太平洋信用卡中心、天津农商行、东莞农商行、山西银行、晋商银行、山西证券、江海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旗下APP被通报隐私不合规,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过度索取权限等问题屡屡出现,个人信息保护窘境待解。

另外,根据最新的《中国消费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指出,中国年轻人的总体信贷产品的渗透率已经达到86.6%,实质负债人群约占整体年轻人的44.5%,这表明有近一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在花着“明天的钱”。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年轻人对贷款类APP的依赖程度,也凸显了监管风暴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对于网贷的未来,詹军豪认为还应在加强资质审查,确保所有参与方都有合法资质;加强风险控制,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加强用户权益保护,防止出现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这四方面进行监管。

另外,詹军豪表示,网贷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在变革,将主要面向规范化、合规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00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