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400多件穿过的裙子被集体退回,钻平台漏洞成试穿族薅运费险羊毛,严重损害商家利益影响诚信市场环境

访客 2024-07-16 16:16:17 42067 抢沙发

利用平台漏洞成为“试穿族”,利用运费险谋取私利

谁来为“七天无理由退换”政策的滥用买单?

□记者 温元浩

“裙子大部分都穿过,打开包装,一股难闻的味道扑面而来,完全卖不出去,只能报废。”近日,面对400多条退货裙子,浙江金华一家网店的老板姚先生心痛不已。

姚先生查看退货订单后发现,这些订单都是集体退货,直接让他损失了近8000元,也导致网店的退货率飙升。“退货率越高,店铺排名就会越低,权重也会受到影响而变低。”

此类事件并非偶然,前段时间“某电商女装商家投诉退货率高达80%”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对买家的做法表示反对,认为买家滥用“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则,自私又不道德,不仅严重损害了商家利益,也影响了诚信的市场环境。

《法制日报》采访发现,退货率高成为部分电商平台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除特殊商品外,经营者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的,消费者有权自收货之日起七日内无理由退货。然而,一些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肆意利用“七日无理由退换货”规定牟取不正当利益,令部分商家叫苦不迭。

受访专家认为,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应遵循诚实守信原则,不应利用无理由退货规则损害经营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应积极完善政策、加强监管、升级技术,共同维护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购物环境。

网购商品使用后退回

网店老板的日子不好过

今年6月,广东广州一家网店的店主王先生就遇到了顾客大量退货的现象。六一儿童节前夕,一些家长到他的网店购买童鞋,满足孩子参加节日活动的需求。活动结束后,有家长将鞋子退回,有的鞋子磨损严重。

“类似的事情每年都有,这种现象不只限于个人消费者,有的学校也批量订购服装,活动结束后又把大部分衣服退回去。”王先生气愤地说。

记者发现,由于体型、审美趣味等差异,服装类商品的退货率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女装,甚至有人专门研究如何将自己的衣服退给商家,并在网上炫耀自己的“成功案例”。

有卖家反映,多数平台都要求“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并有运费险,买家可以无损失退货。但对卖家来说,退货需要重新加工、重新包装,再加上快递费,一单的损失可能需要10单才能弥补。

长期关注电商领域的北京英合律师事务所律师陈东表示,推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定的初衷,是为了让网络购物者享受与实体店购物者同等的查看、试用商品的机会,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陈东表示,该规定的适用范围是通过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非面对面销售方式销售的商品。此外,还有“四加一”情形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换”,包括果蔬等生鲜易腐商品、网上下载的数码产品等。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定已从​​线上延伸至线下,不少大型超市、品牌连锁店均做出无理由退换货承诺,有的甚至将退换货期限从七天延长至三十天。

现实中,一些人正是利用这一规定进行“乱”退货,还有人从网店购买正品服装,然后以各种理由以旧换新进行虚假退货,牟取不法利润。

今年3月,上海长宁警方接到辖区某运动品牌工作人员的报警称,在整理网络销售订单时发现,有人在多个平台大量购买鞋子、衣服等商品,后以收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或发错为由申请退货,但实际退回的商品为同一款式的二手缺陷品或同一品牌的低价商品,且订单金额较大。

经调查发现,杨某与张某合作收购二手鞋,翻新、修补后再转卖。为谋取更大利润,二人多次从官方网店购买同款运动鞋,收到快递后将二手​​鞋退还给商家,将新鞋放到二手交易平台上以四折左右的价格出售。至案发,二人已互换一百余次,非法获利2万余元。

利用货运保险

成本极低,效益巨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润下滑的恶性循环迫使电商企业降价,但过低的价格又会造成部分产品质量下降,导致退货率居高不下,从而增加电商经营者的成本,形成恶性循环。”陈东说。此外,运费险的设置给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也是退货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某女装品牌创始人方建华近日发表文章,呼吁关注“强制运费险”。他认为,在电商平台退货率普遍高达60%的情况下,开通运费险成为商家参与大促的强制要求,给商家带来了巨大负担。

他粗略算了一下,服装行业一张退货单的成本大概在15元左右,还没有任何实际利润,这就意味着商家的广告费、包装材料费、快递费都直接浪费了。如果销售额是1000万元,客户订单是200元,保守按40%的退货率计算,损失成本就高达30多万元。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发现,有不少博主教大家如何“占运费险的便宜”——利用运费险的漏洞,下单后退货,赚取退回快递费与运费险赔偿金之间的差额。

比如买家在直播间购买后,可以找便宜的快递员退货,比如退货价格是5元,买家可以得到10元的运费险补贴,从而获得5元的差价,数量越多,能赚的钱就越多。

商家遇到这样的买家,往往束手无策。据业内人士透露,有些人租仓库,就是为了赚运费险的钱。这个生意规模很大,“利润很可观”。

有商家告诉记者,平台其实也在严厉打击此类用户,如果发现退货次数、退货率等异常,会限制其消费权限,严重者甚至封号。不过注册新用户的成本很低,“羊毛党”们会不断用批发号注册新的电商账号,继续拿到运费险的羊毛。

“利用货运险牟利的行为,本质上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交易制造保险事故,以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扰乱了市场秩序,损害了诚信经营商家的利益。”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有认为,从长远来看,此类行为可能导致货运保险成本上升,最终的经济损失将由全体消费者和商家承担。

“一旦货运险政策收紧,会损害消费者正常的退换货权利,商家的销量也会受到影响。”连大有建议,应对现有的货运险政策进行全面清理,查找漏洞、填补漏洞,明确货运险的使用范围和条件,加大对保险欺诈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异常交易行为,确保平台能及时发现和打击货运险欺诈行为。

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消费者还瞄准了商家精心准备的包装纸箱,利用平台的退货政策,在收到商品后立即选择退货,理由多为“不要了”。商家收到退回的商品后,发现原来的包装纸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层薄薄的气泡膜。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维权时往往很难找到有效的法律依据,只能承担退货带来的经济损失,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办理退货事宜。”一位商家表示。

诚实守信、理性消费

维护良好消费环境

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保护法实施条例》规定,消费者无理由退货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利用无理由退货规则损害经营者和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上述规定是新增规定,其目的是为了规范长期存在的滥用无理退货权的交易乱象,明确诚实信用原则是无理退货权立法的根本原则。”连大有说。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银江介绍,“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定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但法律也规定,消费者退回的商品如果已经被使用过或者影响二次销售的,商家可以拒绝退货。

陈银江表示,商家要依法落实“七天无理由退换货”规定,对符合退货条件的商品,应当及时退货、退款;对不符合退货条件的商品,可以在给出合理理由后拒绝退货,尤其是不得将已使用过或者存在明显缺陷的商品出售给其他消费者。

连大有认为,消费者与经营者都是市场交易主体,应当遵守最基本的市场交易规则,诚实守信,理性消费。当消费者无理滥用退货权,造成经营者合法权益损害时,经营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要求消费者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消费者购物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商品品质、价格等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选择。”连大有呼吁电商平台和监管部门积极完善政策、加强监管、提升技术,共同维护公平、健康、有序的网络购物环境。

陈银江建议,监管部门、消费者协会要加大相关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的宣传力度,引导商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依法维权。(来源:《法制日报》)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206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