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20年三代创业者,AI“交大帮”如何从学界迈向商界?

访客 2024-09-26 20:03:26 29607 抢沙发

作者/竹心

校对/琳玉、Tina

策划/Eason

一所交大,百年中国。这里上可研究“东风快递“,下可探索万米深海,在近现代史上拿下一个个”中国第一“,映照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激情岁月。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向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硬科技时代。在这里,上海交大依然站在历史的前沿,培养着一群叱咤风云的创业者。从宁德时代曾毓群、红杉中国沈南鹏,到商汤科技徐立,再到第四范式戴文渊……这份名单还很长很长,“交大帮“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在人工智能创业史上群星闪耀。

”AI四小龙“之三均出自交大系、三天内三家交大系企业接连敲钟,总市值超60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交大系在国内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已突破100家,总市值已近3万亿,无论上市公司数量还是总市值均处于全国大学前列。一个又一个的IPO、接连崛起的独角兽让上交占领了人工智能半壁江山。

从2004年至今,一所高校为何在20年内成功孵化三代AI创业者,它又如何在新的黄金时代又一次创造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01—1973年:50年的交大AI基因

“前方到站:交通大学。”

中国“魔都”,东海之滨,寸土寸金的徐家汇一线,随着熟悉的报站声起,从10号线或11号线2号口走出地铁站,不过几步路,就来到一所位列我国“五所top3”大学之一的名校——上海交通大学。

坐落于上海核心地段徐家汇附近的上交徐汇校区,正是盛宣怀于1896年创办南洋公学的传奇伊始之地,堪称全国诸多交通大学的“祖庭”。

尽管徐汇校区见证了上海交大百余年的悠远历史。然而在大多数上交学子眼中,这里却距离自己认知中的母校足有20公里的距离。上交的主体,还是那位于闵行区东川路800号,人称“闵大荒”与“东川路男子职业技术学院”的闵行校区。也正是这个校区,凭借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实力,站在新时代的交汇点,手握人工智能的接力棒,在一代又一代的交大人传承中,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工智能创业先锋,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浪潮上。

这一突破非一日之功。2019年,AI掀起一股创业潮,而上海交大早已开始布局。

1973年,上海交大成立了我国高校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计算中心之一——上海交大网络信息中心,并逐步搭建起国内顶尖的AI计算平台。上海交大成为国内最早涉足AI领域的高校之一,至今已超过50年历史。

为培养下一代人工智能人才,交大在近几年内也接连推出多项举措。

2018年 1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芯片与系统构架、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2019年3月,增设人工智能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通过“AI+X”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即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数学、物理、医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另外,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奚立峰还在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成立了吴文俊人工智能博士班,进一步完善了交大对人工智能人才贯通培养的模式。

2024年4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旨在打造人工智能领域的“黄埔军校”。

如今,人工智能更是已经成为上海交大王牌专业,为成建制的创业团体“交大帮”新添一股强劲势力。

交大帮的成功,源于上海交大的人才培养机制,而其最成功的案例,绕不开上海交大赫赫有名的ACM班。

2002年,上海交通大学俞勇教授发起设立了ACM班,取名源于美国计算机学会(Association of Computing Machinery),后者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学会组织,图灵奖就由该组织设立和颁发。

ACM班最辉煌的时刻是2002、2005、2010年三次获得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世界冠军,成为全球该赛事第三个“三冠王”。

而20年来,ACM班已有640名毕业生,94%选择继续深造,直博率高达92%,相当大一部分留学海外名校。33人已获海内外一流高校教职,99%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比如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杨笛一,卡耐基梅隆大学助理教授陈天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商静波,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张家鹏等等。

这里,也走出了一批批计算机界的传奇人物。据统计,ACM班走出来的学生已遍布在众多人工智能方向,包括依图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晨曦,壁仞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凌杰,禾赛科技董事长、首席科学家孙恺,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森亿智能张少典,饿了么执行董事罗宇龙,都曾是这个班的毕业生,这批公司整体估值已超过千亿元。作为第一代ACM班的一颗明星,戴文渊身边聚集了不少天才少年:陈雨强、郑曌等,而这些人都成为第四范式发展的原始动力。

而这,直接推动了此后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ACM班也在后来被冠以“人工智能CTO摇篮”的盛誉。

同样来自ACM班毕业生、流利说创始人胡哲人曾表示,当年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和前景还不十分清晰,但学校已然开始采用“实验班”“创新班”“联合班”这样的培育模式,前瞻性地培养前沿人才。十多年后,终于纷纷生根、开花、结果。

这一成果也在行业得到验证。在字节跳动成立8周年时,张一鸣在内部信中曾提到ACM班: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公司好多优秀的算法人才都来自上海交大ACM班,我特地去上海拜访了俞勇老师。

ACM班是交大系创业学子的一个缩影。在这个因面积过大而被交大学子戏称为“脚痛大学”的校区,交大学子们曾用脚步丈量校园的各个角落。如今,他们前赴后继的从这里出发,带着“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使命,继续用脚步去闯荡更大的世界。

02—20年三代创业者接力领航AI时代

在人工智能应用价值日渐显现的今天,科学家并非只有在象牙塔从事理论研究一条路,越来越多的交大师生走上了计算机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融合之路。

作为多个交大系创业者背后的投资人,同时也是交大校友,红杉中国的沈南鹏对这批学子做出过这样的评价:“从学术上讲,他们是黄金一代;今天在商业上讲,他们同样称得上是黄金一代。”

根据第一新声的调研整理,上海交大帮在拓展人工智能商业版图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代人的接力。

第一代2000s:探路先锋阶段。以声通科技(2005)、思必驰(2007)、触宝科技(2008)为先驱代表,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开始展现交大人创业者的身影。

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硕士汤敬华于2005年创立声通科技,汤敬华目前是交大人工智能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分布式人工智能和知识图谱。2016至2018年,他还曾受新华网邀请,担任新华网亿连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互联网+产业落地。

思必驰创始人之一、首席科学家俞凯,正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而且,在俞凯教授的推动下,思必驰自创立支持便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了Speech Lab联合语音实验室,侧重前沿语音技术的研发及转化,并取得较多技术成果。

触宝科技创始人王佳梁2002年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院试点班,后继续深造取得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因为“打赌”机缘而成立的触宝科技是一家创新型移动互联网企业,虽然在国内似乎有些“低调”,但其实历来有“隐形巨头”的称号,其产品全球用户量已超6亿,曾多次斩获国际创新型奖项,如成为GSMA全球移动创新大奖唯一的亚洲公司。为此,王佳梁曾赢得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称号。

第二代2010s:名声鹊起阶段。流利说(2012)、健培科技(2012)、思岚科技(2013)、商汤科技(2014)、云从科技(2015)、依图科技(2012)、云天励飞(2014)、乂学松鼠(2014)、第四范式(2014)、来也科技(2015)、森亿智能(2016)、创新奇智(2018)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在AI浪潮中崛起。其中“AI四小龙“中的三小龙(商汤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都出自交大系,交大系人工智能发展风生水起。

胡哲人是流利说联合创始人兼CTO,于2012年共同创办了流利说这个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技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中国人英语语音数据库,领先的英语口语评测引擎,以及中国最活跃的语言学习社区。

80后的徐立是商汤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也是一位计算机视觉科学家,本硕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徐立以中国香港科学园为创业基地,成立商汤科技,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也是唯一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超算中心,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算法供应商,从而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独角兽。

第四范式的创始人兼CEO戴文渊是上海交通大学首届ACM班毕业生。戴文渊就职于百度时帮助百度建立起中国最大最成功的机器学习系统,为百度带来数倍的收入提升。2015年,戴文渊创立了大数据公司第四范式。

助理来也的创始人兼CEO汪冠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专业,于2015年创立了全品类的私人助理服务平台助理来也。通过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助理来也完成了平台和用户进行上百万次的消息交互,成为中国一家领先的人工智能交互平台。

森亿智能创始人兼CEO张少典是医学信息学、医疗数据挖掘和自然语言处理专家,于 2016 年创立了专注于医疗数据治理与挖掘的医疗人工智能企业——森亿智能,旨在解决医疗大数据的痛点,加速智慧型医疗系统建设。

这些公司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追捧下,成为了行业的领军者。

第三代2020s,奋起直追阶段。中国人工智能进入全面发展期,大模型的深度研发及垂类模型的落地实践让人工智能领域全面开花。中昊芯英(2020)、澜码科技(2023)等拿过了接力棒,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力。

如今,热钱聚集地移位,“旧AI四小龙”光辉逐渐暗淡。可见的是,在新一轮大模型鏖战中,交大系反应略显迟钝。当“大模型五虎”已经跑出了耀眼的成绩,交大系也进入了奋起直追的阶段。

中昊芯英创始人杨龚轶凡,2005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其从业经历包含了甲骨文SPARC T8/M8服务器CPU设计生产应用的全过程,及谷歌TPU 2/3/4代AI训练芯片的主要设计、流片和应用全过程,真正掌握符合大规模应用需求的人工智能训练芯片设计完整方法论。

澜码科技创始人兼CEO周健,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硕士。澜码科技是一家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自动化平台公司,致力于重塑人机互动的模型,实现智能驱动与决策。

技术的迭代传承造就了交大人工智能的辉煌,而在这个自带“烧钱”属性的行业,投资成为了所有创业者面临的第一道坎。

而在创投圈,素有“半个创投圈,都是交大人“的说法。无疑给了交大创业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如果追溯上海交大的创投史,可能很少有人讲的清楚,但以沈南鹏为代表的上海交大系投资人无疑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红杉中国的沈南鹏、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软银中国薛村禾、北极光创投姜皓天、云启创投毛丞宇等等,正是上海交大系一个个上市公司、独角兽、准独角兽背后的投资人。

如果也将交大系投资人划分年代,以2010年为界,大概可以分为两代人。

第一代2010年以前,以红杉中国沈南鹏、金沙江创投朱啸虎、软银中国薛村禾为代表。AI科技是其重点关注的行业之一,如今这些机构现已经成长为科技创投市场的主力。

沈南鹏,1988年在上海交大获得学士学位,2005年,在他先后成功创立携程、如家,并成功将它们送上纳斯达克后,创立了红杉中国,专注于科技、消费、医疗三个方向的投资,到现在红杉已经投资了1000多家企业,其中130多家上市,100多家非上市公司成长为独角兽。

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是1996届上海交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他专注于互联网、无线和企业信息应用领域的创业投资,是著名的独角兽猎手,曾经投资饿了么、滴滴出行、映客等。

薛村禾是1982届上海交大电子工程本科,是国内外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和高科技创业人士,2000年创立软银中国,担任执行主管合伙人,投资过阿里巴巴、分众传媒、聚力传媒,其学弟华平是1988届上海交大电子工程本科,目前是软银中国的合伙人,他曾投资华大基因、八爪鱼等。

第二代则是2010年以后,以宁德时代曾毓群,米哈游蔡浩宇、刘伟、罗宇皓为代表。这些超级公司以产业链为核心,逐步辐射到新一代交大系创业公司。

从上海交大走出的曾毓群,带领宁德时代创立了“万亿帝国”,不仅直接投资了交大系众多人工智能项目,甚至“领军企业同一流大学“共同推动产教融合的方式,开展战略合作,助力母校创业项目发展。

而这两年最活跃的上海交大系投资人并非来自于这些功成名就的投资机构,反而是后起之秀米哈游,比起这些投资机构里的上海交大学子,米哈游的创始人都是85后,也算是新一代扛起上海交大创投圈大旗的接班人。

03—“交大帮”为何能撑起AI半壁江山

交大何以独霸南门?

据第一新声分析发现,上海交大能够培养出众多名声赫赫的创业者及投资人,在人工智能领域闯出一片天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校友圈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同窗到同创。

很多传统行业的创业圈子“以创始人地域划分山头”,但在人工智能领域,情况并非如此,更为常见的是师徒、师兄弟相互帮扶带。

正如胡哲人说,如今创业圈里,在学校里就认识的老同学还真不少。

2018年9月27日,“流利说”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声;巧的是,就在次日,“触宝科技”也紧接着在美上市。有意思的是,这两家AI企业可谓“同学企业”,创始人都有同校甚至同院学习的“交集”。

作为“流利说”的3位创始人之一,身兼首席技术官的胡哲人在2002年考入上海交大,他与触宝的首席执行官王佳梁都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同学。当年校园里,一个在读本科,一个在读研究生。2005年到2006年,两人一前一后从交大毕业。2008年,触宝成立;2013年,流利说上线。

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是上海交通大学2006届计算机本科、2009届硕士校友;首席架构师胡时伟则是上海交大2008届计算机本科、2011届硕士校友。副总裁郑曌,是上海交大2011届计算机本科校友,曾代表上海交大赢得2010年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冠军。

思岚科技创始团队来自交大校友则更为典型,其多位创始人均毕业于上海交大,创始人陈士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联合创始人林凌、黄珏珅、刘义春,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创新奇智也是一家由上海交通大学校友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CEO徐辉也是上海交通大学校友。 

在交大,这种同学互助的氛围正以“制度”的形式被日益放大。为了对接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也为了支撑上海产业的发展。上海交大校友会在2019年1月12日成立了人工智能行业分会,这也是继世纪会、能源科技分会、金融投资分会等重点行业分会后成立的第九个上海交大校友行业分会,旨在促进校友之间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产业合作,助力校友和校友企业的加速成长。

二是产学研模式打通。

上海交大在下力气打通产学研环节。

2016年在IEEE班率先开设人工智能方向本科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全校共有本科和研究生人工智能相关课程数量达357门。

2022年,发起 “天工计划”,为入选计划的科学家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并邀请多位各个知识领域“名师”开展创业培训,提升科学家创业成功率,培养一批复合型跨界人才。截至2023年11月,已有9家加入“天工计划”的“交大系”创业企业获得融资,总金额达3.51亿元。

2023年12月22日,“上海交大-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基金”签约仪式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举行。签约现场,18个“交大系”的硬科技创业项目也与基金管理方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这支基金由上海国资母基金与上海交通大学等各方共同出资,总规模是10亿元。这次设立的10亿元的科创基金,是上海交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也是助力大零号湾科创中心的建设。

同时,上海交大与9家重点单位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为、科大讯飞、商汤科技等,其中半数为“交大系”企业,这些单位将以人工智能学院为依托开展合作,并提供包括资金、算力、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上海交通大学GAIR实验室发布了一款名为Abel的数学大模型,它的能力已经超过了ChatGPT,在开源模型中位列第一。Abel模型凭借着其引人注目的准确率高达83.6%脱颖而出,并成功击败了其他开源模型,展现出惊人的数学能力。而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上海交大GAIR实验室团队的不懈努力和精心调整。

三是产业生态建设全面开花。

应用场景是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决胜场,而交大校友创立或参与创立的人工智能公司已在各场景全面开花。

在人脸识别领域,校友徐立参与创办的商汤科技和校友林晨曦参与创办的依图科技占据了计算机视觉行业“四小龙”席位中的两席。其中,商汤科技应用横跨金融、安防监控、手机移动互联网、金融、商业零售、自动驾驶、芯片、机器人等多领域,更重要的是,商汤科技原创了自己的底层算法平台,自建超算平台,这将商汤科技与多数人工智能公司区隔了开来。依图科技则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深耕医疗领域,在金融、安防等领域也颇有建树。2017年7月,依图科技在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主办全球人脸识别测试(FRVT)中夺得第一,成绩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达到识别准确率95.5%,创下了此项指标的记录。

97届校友陈宁选择的创业方向同样是计算机视觉。2014年起,陈宁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云天励飞,他选择安防行业作为落脚点。通过“深目”人像智能平台,云天励飞帮助深圳市公安部门打造出基本覆盖全市的AI+安防系统。随后,“深目”应用从单一场景拓展到多警种作战,从安防行业拓展到机场、商超、智能物业等多个应用场景。如今,云天励飞已成长为行业独角兽。

在医学领域,从事医学影像大数据挖掘的健培科技和提供智能临床解决方案和数据治理信息平台解决方案的森亿智能是交大校友创业的代表。其中,健培科技创始人兼董事长程国华搭建了全国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人工智能项目:在新疆伊犁的医院试用阅片机器人。此后,健培的阅片机器人取名为“啄医生”,被证明在特定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上可以媲美1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的水平,并且在诊断效率上大大高于医生。

AI+教育领域的代表则是乂学松鼠和流利说。毕业于交大试点班的栗浩洋是乂学松鼠教育的联合创始人,正致力于个性化教育的规模化落地。乂学松鼠与斯坦福研究中心(SRI)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成功开发了国内第一个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以高级算法为核心的自适应学习引擎。流利说由校友胡哲人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TO,它以利用AI技术和大数据提升学习效率为核心,目前旗下业务包括“英语流利说”,“雅思流利说”在内的英语教育类APP,以及“懂你英语”,“流利阅读”,“地道发音课”等英语学习产品。2018年9月28日,英语流利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

在私人助理领域,2006级校友汪冠春创立了助理来也,将语义对话和推荐技术应用于连接消费者和商家,能够满足用户打车、咖啡、代购、机票、火车票、酒店、按摩、跑腿、外卖、订座、保洁、快递、电影等各项服务需求。目前,助理来也已进行到B轮融资,获得了来自红杉、光速、真格、澎湃、双湖等投资机构的数千万美元投资。

同行企业之间、上下游产业链上,交大系创业团队出现了可观可喜的人才联动效应。

“交大系”人才正在成为人工智能创业界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力量。

百年前的交大,以铁道、轮船、电报等“交通”领航于时代,一百年后的上交,做的是跨越空间与时间、虚拟与现实的万物联动。“交通”的内涵在随着时代而改变,交大学子实现“天地交而万物通”的愿望,却从未改变!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960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