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巴菲特也“中招” 伯克希尔公司紧急澄清!发生了什么?

访客 2025-11-08 10:08:37 22840 抢沙发
伯克希尔公司紧急澄清,巴菲特也遭遇问题,据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巴菲特近期遭遇某种问题或争议,具体情况尚不清楚,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公司迅速采取行动进行澄清,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目前尚无法确定,需要等待更多信息的公布。



  据央视财经,当地时间11月6日,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表声明,紧急澄清视频平台优兔上传播的几段关于巴菲特发表评论的视频,是用人工智能伪造的“欺诈性视频”,并非巴菲特本人录制。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6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巴菲特注意到,优兔上传播着几段关于巴菲特发表评论的视频,并配有伪造图像或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一般来说,这类视频图像可能看起来像是巴菲特,但模仿者声音单调,显然不是巴菲特的声音。巴菲特担心,这类欺诈性视频正在成为一种蔓延的病毒。因为,不熟悉巴菲特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些视频是真的,并被这些视频的内容误导。自5月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以来,巴菲特很少公开发表评论。

  出生于1930年的巴菲特,是全球著名的投资家。1957年,他成立巴菲特投资俱乐部,后于1965年收购濒临破产的纺织企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通过卓越的投资决策,将其逐步转变为全球最具价值的投资控股集团之一。

  如今,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造的虚假图片、音频和视频信息等“深度伪造”内容正在快速传播,被用来骚扰他人、诈骗金钱,甚至干扰选举。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如何预防和阻止“深度伪造”内容误导大众,已成为摆在各国政府和科技巨头面前的难题。美国目前在联邦层面没有旨在控制人工智能风险的法规。上个月,加州州长纽森签署一项监管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的法案,要求聊天机器人运营商在用户与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互动方面提供“关键”保护措施,如确保聊天机器人不与未成年人或其他弱势群体谈论自杀等话题。

  事实上,不只是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深受AI伪造视频之苦。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名人等成为AI假视频的受害者。

  今年3月,据央视财经报道,网络上曾出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为某美白护肤品做宣传的视频。但张伯礼本人表示,这些内容全是假的,“我从来没用过这个护肤品,我也没做过这方面的宣传,更没研究过,所以里边完全是编造的。”

  据界面新闻,近日,演员温峥嵘被AI盗播带货的新闻受到诸多关注。她自曝刷到AI盗播自己的直播间,上前质问竟被拉黑,以至于“我现在很难证明我是我。”

  对此,抖音集团副总裁李亮11月6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经核查后发现,被曝光的“三个直播间同时开播”案例并非发生在抖音平台。经过与相关方联系,并根据投诉线索核查,发现平台上确实存在一些利用AI仿冒名人带货的短视频内容。

  李亮还表示,这类AI侵权仿冒行为,严重损害了创作者、商家及平台在消费者心中的信誉,不符合平台的长期利益,平台非常重视并开展专项治理工作。AI内容侵权识别是行业性技术难题,恶意仿冒账号也在不断与平台进行技术对抗,公司会持续加大投入应对挑战,维护创作者、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面对乱象,中央网信办于今年6月启动了“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第二阶段工作,重点整治7类突出问题,包括利用AI制作发布色情低俗内容,利用AI假冒他人实施侵权违法行为。

  我国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对AI内容规范做出了要求,例如,网络安全法第22条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9条及第11条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明确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第6条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利用深度合成服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等,第10条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必须采取技术或人工方式,对输入数据和合成结果进行审核。

  9月1日起施行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则对标注进行了更加清晰的指引。该办法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生成合成内容标识,不得通过不正当标识手段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gaaao.com/gaaao/9089.html发布于 2025-11-08 10:08:37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84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