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郑州银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访客 2025-11-11 20:42:46 87807 抢沙发
郑州银行面临严峻挑战,处于最危险的时刻,该银行正面临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为了保障银行的安全和稳定,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加强风险管理,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服务质量,银行还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合作,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确保银行业务的稳健发展,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郑州银行度过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丨宋伊

美编丨李成蹊

出品丨牛刀财经

作为全国首家“A+H”股上市城商行,郑州银行曾是城商行阵营里的“破局者”。头顶双重上市光环,扎根中原经济腹地,一度凭“先发优势”成为区域金融的标杆样本。

但如今,郑州银行这颗曾经的明星,陷入了一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性困局,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郑州银行2025年三季报更是交出“增收不增利”的尴尬答卷,高管层“走马灯式”换岗,股东股权质押冻结成风,内控防线形同虚设。

归根到底,郑州银行的兴衰轨迹不仅是一家银行的个体命运,更折射出中小银行在治理缺失与转型困局中的集体挣扎。

01 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郑州银行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披露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营业收入增长与净利润增长严重脱节,暴露出郑州银行深陷“增收不增利”的泥沼。

从前三季度整体数据看,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91%,达到939.47亿元,可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仅微增1.56%,为22.79亿元。

而聚焦第三季度,矛盾更为突出,营业收入增长2.15%,净利润增速却骤降至0.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增速更是低至0.01%,几乎停滞不前。

这背后的核心症结在于盈利结构严重失衡。利息净收入增长主要靠资产规模扩张,生息资产规模增长9.93%,但净息差却持续承压,增长动力并非源于净息差改善。

非利息收入表现更是差强人意,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7.09%,中间业务持续萎缩,暴露出业务模式单一的短板。

更严峻的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从去年同期的正收益24.45亿元大幅转为亏损21.94亿元,如此剧烈的波动,凸显出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和脆弱。

与此同时,营业支出增速达4.25%,超过了营业收入增速,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7.73%至43.59亿元,不断侵蚀利润空间,导致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降至6.74%,较上年同期减少0.11个百分点,形成了“收入增长-支出更快增长-利润停滞”的恶性循环。

资产质量方面,虽不良贷款率从1.79%微降至1.76%,但潜在风险指标却全面恶化。关注类贷款金额增长5.70%至82.85亿元,占比从2.02%升至2.04%;次级类贷款更是同比大幅增长38.33%至43.27亿元,占比从0.81%跃升至1.07%。

这些先行指标的快速攀升,意味着大量资产正处于不良边缘,未来向下迁徙的压力巨大。

从贷款投向看,票据贴现余额同比激增33.54%,增速远超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这种依赖低风险票据业务维持资产规模的模式,既反映出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审慎或受阻,也可能导致收益能力进一步削弱。

郑州银行如今深陷一个系统性困境,盈利能力疲软,制约了风险抵御和业务拓展,限制了资本内生积累;资产质量隐患又压制盈利,迫使银行加大拨备计提;流动性管理压力则压缩了战略转型空间,其长期经营韧性将面临严峻挑战。

02 业务结构失衡

郑州银行的业务结构失衡已形成“收入依赖单一、信贷投向错位、战略定位摇摆”的系统性困境,陷入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

在收入结构方面,“重传统、轻新兴”的问题十分突出。2025年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占比高达79.98%,收入增长过度依赖息差。

而中间业务表现不佳,不仅未能发挥补位作用,反而持续拖后腿,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7.09%,财富管理、投行等轻资本业务拓展严重滞后。即便作为核心的利息净收入,增长也尽显疲态,同比仅微增1.04%。

这主要源于净息差与生息资产收益率的双重下滑,净利息收益率从2024年同期的1.80%降至1.64%,生息资产收益率从4.00%跌至3.60%,盈利效率持续降低。

更令人担忧的是,业绩增长依赖“非主业临时输血”,投资收益同比暴增111.10%至12.29亿元,但这种增长依赖债券投资等阶段性收益,可持续性存疑,反而凸显了主营业务的疲软。

更值得警惕的是,业绩增长靠“非主业临时输血”,投资收益同比暴增111.10%至12.29亿元,却依赖债券投资等阶段性收益,可持续性存疑,反而凸显了主营业务的疲软本质。

信贷投向上,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剧风险积聚。

2025年上半年,票据贴现余额同比激增33.54%,增速远超公司贷款和个人贷款,这种靠低风险、低收益票据冲规模的做法,看似维持了资产体量,实则暴露了实体经济信贷投放的瓶颈或过度审慎,导致资金空转,对实体支持效能大打折扣。

对公贷款的行业集中度风险尤为致命,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高达9.75%,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也达3.84%,资产质量与周期性高风险行业深度捆绑,抗周期能力极弱。

零售业务虽有规模增长,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20.7%至207亿元,但0.67%的不良率竟低于个人住房贷款,在行业消费贷不良普遍走高的背景下,这一异常数据难免让人质疑风险分类标准放松,潜在风险未被充分暴露。

此外,郑州银行战略层面的反复摇摆,使得业务结构优化始终难以落地。

近年来,郑州银行的战略定位频繁切换,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领先银行”到“区域特色精品银行”,再到“政策性科创金融特色鲜明的一流商业银行”,缺乏连续性与聚焦点。

2025年提出的“数字化银行”转型,仅有口号而无清晰实施路径,长期战略屡屡让位于短期业绩诉求,缺乏科学论证与持续投入。

跨区域经营战略也遭遇挫折,异地分支机构贡献有限且风险事件频发,进一步压缩了发展空间。

最终,郑州银行陷入“规模扩张—风险积聚—盈利下滑”的恶性循环,业务结构单一与战略摇摆制约了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郑州银行如果想要破解这一困局,绝非简单调整业务比例就能实现,必须从治理结构、风险管控到业务模式进行系统性深度重塑。

03 陷入公司治理的桎梏

郑州银行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上的问题,早已不是简单的管理漏洞,而是系统性痼疾,直接蛀空了银行经营稳定的根基,也让其发展前景蒙上厚重阴影。

这其中,高管层的持续动荡最令人触目惊心。自2023年起,这家银行就经历了一场堪称“地震级”的人事洗牌,从掌舵12年的董事长王天宇、监事长赵丽娟,到首席信息官姜涛、风险总监王艳丽,一众核心高管接连离场。

进入2025年,这场动荡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6名包括副行长、行长助理在内的高管再度密集离职,核心管理团队近乎“换血”。

这种高频次的高层变动,直接斩断了战略执行的连续性。新政策刚落地就可能因负责人离任而搁置,更暴露了内部权力结构的极度不稳定。

一个组织的高层频繁更迭,很容易滋生两种极端乱象,要么是管理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看守内阁”心态,凡事敷衍了事、不愿担当;要么是部分高管趁着任期有限,急于求成搞激进决策,为银行后续发展埋下隐性风险。

更值得警惕的是,多位高管还存在明显的超期任职问题,副行长郭志彬任职近9年、首席信息官姜涛任期近8年,均远超监管层为防范利益固化而明确要求的7年轮岗上限,即便监管已将存量问题处理期限延长至2023年底,郑州银行仍未整改到位,这背后折射的是内部治理的僵化和监督机制的彻底失灵。

而原董事长王天宇的案例更具代表性,他在任12年间虽带领银行完成A+H上市,却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违法发放贷款,最终被“双开”,其长期掌权形成的治理惯性,至今仍在影响银行的风险文化。

股权结构的脆弱性与股东行为的短期化,同样在不断侵蚀公司治理的根基。前十大股东中,多家民营股东的持股几乎全被质押、冻结,早已自身难保。

比如河南国原贸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从2024年末的3.53%直接腰斩至2025年9月末的1.76%,其名下1.21亿股股权即便摆上司法拍卖台,也没能成功拍出。

这些深陷债务危机的股东,根本没把银行股权当成长期投资标的,反而视为融资套现的工具,这直接导致银行经营目标被迫短期化,难以聚焦长期价值创造。

即便作为稳定力量的国有股东,比如持股7.23%的郑州市财政局,也有9327.89万股股权处于质押状态,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资本投入的长期定力。

而名义上的第一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背后只是分散的H股投资者,根本无法对银行战略形成有效约束。

这种“股东缺位”与“内部人控制”并存的股权结构,让银行失去了平衡短期回报与长期发展的稳定权力核心,最终导致公司治理目标从创造价值异化为转嫁风险。

更致命的是内部控制的系统失效,以及监管合规的持续失守,这意味着风险管理制度根本没能穿透业务全流程。

有媒体梳理发现,2024年一年,郑州银行就领了14张监管罚单,其中57%都指向贷款违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贯穿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到贷后管理的每个环节。

更严峻的是,内控失效已直接催化了业务风险,关联交易缺乏有效监督,导致银行对房地产等高危领域的信贷投放过度集中;风险分类标准执行不严,让关注类贷款持续增加,资产质量风险被严重低估。

监管罚单的背后,是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内部制衡机制的全面失灵,最终让银行在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之间彻底失衡,一步步陷入困局。

郑州银行的经历给城商行敲响了警钟,“先发优势”难敌“治理优势”。

郑州银行若要重获新生,必须深刻反思,从源头抓起,在治理架构上完善稳定性与监督机制,在风险控制上建立全流程、高标准的管控体系,在业务发展上加快多元化、特色化转型步伐。唯有如此,方能突破发展瓶颈,重获增长动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新局,实现稳健长远发展。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gaaao.com/gaaao/9747.html发布于 2025-11-11 20:42:4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780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