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今年第一个口腔IPO诞生!

访客 2024-06-26 16:02:41 8719 抢沙发

沉寂已久的口腔二级市场,终于等来好消息。

今日,2024年第一个口腔IPO诞生——爱迪特(秦皇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文简称“爱迪特”)在创业板登陆。该公司背后云集了君联资本、中金启辰、中信证券、辰德资本、厦门建发创投、阿里网络等投资方。

作为国内口腔修复领域的领先企业,爱迪特自成立起,一直聚焦氧化锆瓷块等口腔修复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并逐渐拓展为目前的三大产品体系:一是口腔修复材料,包括氧化锆瓷块、玻璃陶瓷、树脂等;二是口腔数字化设备,包括数字取像设备、切削设备、烧结设备等;三是其他产品及服务,包括氟化泡沫、氟保护剂等在内的口腔预防产品和正畸产品。

招股书显示,爱迪特在2021年、2022年、2023年的总营收分别为5.45亿元、6.03亿元、7.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9.63%;这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5亿元、1.16亿元和1.4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62.95%,体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

(数据来源: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医疗创新企业出海浪潮火热的当下,爱迪特已经构建起全球市场网络,旗下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美国、德国、法国、日韩等国在内的口腔义齿制造企业长期合作伙伴。

产品畅销全球背后,有怎样的商业打法?上市之后,公司还会有怎样的战略布局?口腔行业的未来会如何演进?围绕这些问题,动脉网访谈了爱迪特背后的早期机构投资方君联资本,并对招股书数据进行分析,以求一窥问题的答案。

创业17载,干出今年第一个口腔IPO

爱迪特的故事始于2007年。

彼时,李洪文与李斌共同创立了爱迪特的前身——秦皇岛爱迪特高技术陶瓷有限公司,公司主要进行氧化锆陶瓷原料及制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也就是说,从创业伊始,氧化锆材料的研发便是爱迪特身上最鲜明的标签。

“与其他口腔器械企业更偏向精工制造不同,爱迪特是行业难得的以材料创新为主的企业。”君联资本投资总监王海华告诉动脉网。

从时间线来看,爱迪特在氧化锆材料上的创新节奏为:

● 2007年至2012年,爱迪特推出了国内首款SHT超透氧化锆材料;

●2013年至2016年,陆续推出16色超透预染色氧化锆、首款绚彩仿生渐变氧化锆、绚彩AT仿生前牙氧化锆材料;

●2017年,爱迪特推出了全球首款颜色、透度、强度三重渐变的绚彩3D氧化锆;

●2018年,成功推出国内首款绚彩3D自动化制牙系统,可实现患者当天带牙,让义齿加工实现当天交付,绚彩仿生氧化锆以及爱迪特自动化制牙解决方案的上市对于义齿加工制造产业具有重大意义;

● 2019年,爱迪特推出3D Pro绚彩快速美学修复方案。其使用的3D Pro绚彩系列产品实现了切端到颈部强度、透度和颜色的三重渐变,做到材料性能和颜色上的双重仿生;

●2021年,推出EZneer贴面氧化锆,兼具高硬度、高透度以及仿真效果,开拓贴面美学修复市场。

不难发现,作为国内最早将氧化锆材料应用于齿科修复领域的公司之一,爱迪特不断提升齿科修复材料的美观程度、物理性能,也使其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口腔修复材料提供商。

通过氧化锆制备工艺的长期研发,爱迪特目前形成了覆盖高中低端的全产品系列,并在该领域高端产品线上跻身国际领先前列、实现进口替代。根据招股书,爱迪特2020年氧化锆口腔修复材料的国内市占率已经达到了6.21%。

除氧化锆瓷块外,爱迪特还陆续拓展了玻璃陶瓷、树脂等口腔修复材料,在业内已形成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在CN10/CNPP数据研究及十大品牌网联合推出的十大牙冠材料品牌榜中,爱迪特成为唯二两家本土牙冠品牌之一;在2023年,爱迪特收入规模位列本土四大口腔材料企业之首。

(资料和产品图片来源:爱迪特官网及招股书动脉网制图)

在修复材料之外,爱迪特还发现下游客户对可实现数字化精密加工、提高义齿制造效率的齿科设备的相关需求旺盛,于是在2018年,爱迪特开始大力拓展口腔数字化设备业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和顺应行业趋势。

截至当下,爱迪特销售的口腔数字化设备产品已经包含数字取像设备、切削设备、烧结设备等。目前从收入贡献来看,口腔数字化设备已成长为爱迪特第二大业务。

毫无疑问,爱迪特已成功实现从口腔修复材料到口腔数字化设备的延伸,找到了企业发展的第二曲线。

产品体系日渐丰富的同时,爱迪特在海外市场也站稳了脚跟,旗下产品远销欧美、日韩等。根据招股书,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爱迪特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4.49%、57.61%和58.80%。

(数据来源:招股书动脉网制图)

在具体区域上,爱迪特在境外销售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国,主要原因是欧洲和美国义齿消费市场起步较早,当地消费者对义齿消费需求较大,特别是对义齿用氧化锆瓷块的需求较大。

“爱迪特在口腔(修复)材料领域已有较高行业地位,且在全球渠道有广泛布局,在此基础上不断自研或并购其他优秀口腔材料和设备产品企业。未来5年内,我们认为其有机会成为全球Top15的口腔器械企业。”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汪剑飞表示。

正是凭借在口腔修复材料和口腔数字化设备两大业务板块的持续突破,走过17载创业征途的爱迪特,最终于今日成功IPO。

上市之后,爱迪特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上市只是起点,并不是终点。因此,对于二级市场来说,一家创新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的成长性极为重要。

纵观医疗产业的发展,创新企业对于市场需求的洞察和把握是其能否迅速打开更大成长空间的关键所在。在这一点上,爱迪特正逐渐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向迈进。

比如为了满足口腔医疗服务机构降本增效的需求,爱迪特推出了椅旁修复数字化修复系统。

具体来说,爱迪特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数控加工技术,帮助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在临床数字化实验室或者椅旁完成义齿等产品设计和制作过程。

据招股书介绍,椅旁修复数字化修复系统包含了爱迪特全系口腔数字化设备、口腔修复材料及配套临床培训等,该系统将全流程义齿加工精度控制在微米级别,并结合公司口腔修复材料仿生、渐变的高美学优势,提供完整产品服务,有效提升患者就诊效率和就诊体验。

从商业的落地来看,通过将设备产品与口腔修复材料整合或对设备类产品进行适配性集成,爱迪特得以更好地服务技工端客户及临床端客户。

财务数据可以反映真实的运营效果。招股书提到,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通过挖掘口腔材料已有客户的设备需求,爱迪特口腔数字化设备快速起量,销售金额从2020年的0.93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2.04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0%。

在挖掘既有存量业务之外,寻找增量业务也是企业获得增长的重要一步。为此,爱迪特持续拓展产业链,尝试更多样化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业务布局。

比如爱迪特自主设计了高精度、超隐形正畸专用打印机,并使用具有高弹性、应力持久性、抗撕裂性以及抗染色性更优的高分子专用材料应用于隐形正畸产品。

另外,2023年以来,持续通过并购实现业务外延式发展,爱迪特已切入口腔种植材料和上游氧化锆粉体领域。

在2024 年1月30日,爱迪特与韩国沃兰原股东 Straumann Holding AG 签署了《股份购买协议》,约定公司以 1085.53 万美元收购其持有的韩国沃兰33.5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爱迪特合计持有韩国沃兰67.87%的股份。作为一家种植体供应商,韩国沃兰旗下产品已取得FDA、CE、CFDA、KFDA等多个地区的注册证。成为韩国沃兰的控股股东后,爱迪特的业务范围和国际化产业布局又迈出关键一步。

截至目前,爱迪特已经形成覆盖修复、数字化设备、产业链赋能的多元齿科生态布局。

当然,作为一家创新企业,对技术研发的重视程度也极其重要。根据招股书,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爱迪特研发费用总额分别为2070.21万元、2789.79万元和4006.71万元,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为39.12%,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约0.89亿元。可见,爱迪特在研发投入上持续下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爱迪特及其子公司共获得93项专利。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围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2年首届生物科技创新50企业”榜单,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年入选“未来医疗100强—中国数字医疗榜”榜单。

任何多元扩张的前提,是对主业的持续深耕。对此,爱迪特在招股书中提到,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爱迪特牙科产业园-口腔CAD/CAM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数字化口腔综合服务平台项目、爱迪特牙科产业园-研发中试基地项目,项目建设期分别为2年、3年、4年,剩余则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出海方面,爱迪特提到,通过本次上市会进一步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客户,从而引领中国齿科自主品牌加速出海。

在君联资本投资总监王海华看来,随着上市的成功,爱迪特品牌形象和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公司将会留住、吸引和激励更多人才,公司的大客户战略、高毛利战略、海外战略会进一步加速。

爱迪特的上市之路,对口腔行业有怎样的启示?

这几年,口腔行业遭遇不小挑战,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入局者都有很深的体感。对此,动脉网此前在《增速被腰斩!口腔行业告别高增长时代?》一文中对现状进行了探讨,

尽管挑战依旧,但口腔行业向上的趋势不会变,机会仍然广阔。

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口腔卫生事业,近年来我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与规划促进口腔医疗行业有序向上发展。

例如,国家卫健委在印发实施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了行动目标:到2025年,健康口腔社会支持性环境基本形成,人群口腔健康素养水平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与此同时,针对老年人口腔健康管理提出优化行动,明确开展及加强义齿修复等服务。

另一方面,中国口腔行业还远未触及增长天花板,未来的可能性巨大。

据沙利文、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数据,2018年到2028年,我国口腔医疗行业市场规模将从1229亿元增长至2429亿元,复合增速为7.1%。行业规模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就诊人数的增加,另一方面得益于口腔医疗人均消费支出的上涨,呈现量价齐升局面。预计未来中国口腔医疗市场规模仍具有较高的增长空间。

所以,口腔行业的入局者们要坚定长期主义。与此同时,动脉网认为有四点需要注意。

一是永远以客户为中心。无论是口腔行业,还是其他行业,市场永远在变,需求也永远在变。创新企业不能固步自封,要努力把自己的战略建立在不断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上,不断去应答客户的需求。爱迪特能从口腔修复延展到口腔器械,再从提供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背后的逻辑就是永远以客户为中心。

二是坚定信念,敢于持续创新。这是在于,创新永远是口腔上游企业最强大的动力源泉。中国口腔行业近二十年来,之所以能在口腔修复材料、隐形正畸、CBCT、种植体、口腔3D打印、口腔AI等细分领域不断出现新锐企业,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敢于投入研发,且持续精进。

三是与耐心资本携手共进。今年以来,国家多次提出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以促进科技产业发展。于创新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与耐心资本一起,将能得到更多助力。以爱迪特为例。作为其背后的早期机构投资方,君联资本在爱迪特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耐心陪伴,给到了企业一些关键帮助。比如在公司战略上,君联资本和爱迪特多次召开战略讨论会,从而为公司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2020年,我们一起确定了海外市场优先、氧化锆单品全球第一的重大战略。”君联资本投资人表示。

四是走向国际化,广阔市场,大有可为。目前,出海浪潮翻滚,中国创新企业也开始从中国到全球,市场空间进一步放大。抓住出海趋势,也成为接下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口腔企业的机会所在。

此外,在出海这条路径选择上,中国的口腔品牌具有产品性价比高等优势——中国口腔企业的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但质量和性能并不逊色于国际品牌,这使得中国口腔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据动脉网了解,在参与国际化的竞争中,中国已经涌现爱迪特、时代天使、现代牙科、正雅、菲森科技、爱尔创、啄木鸟、微云人工智能、瑞盛、沪鸽、DeepCare羽医甘蓝等在内的一众优秀的口腔创新品牌。

当然,除了上述提到的企业外,还有不少水面下的新锐口腔企业正在涌现。后续,在研发驱动与耐心资本加持下,这些企业势必会继续接棒,加入出海的大浪潮中,参与国际化的竞争。

在这个过程里,中国口腔产业的创新史,势必翻开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8719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