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外交语言还是要以外交为本

访客 2025-08-18 13:55:49 30880 抢沙发
外交语言作为外交交流的工具,应当以外交为本,它不仅是国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更是传递国家立场、政策和意愿的重要方式,外交语言应当准确、清晰、得体,充分展示国家的实力和形象,促进国际间的互信与合作,在外交场合中,语言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外交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利益维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又成翻译的梗了,CNN的翻译还上了CBS的脱口秀。这没什么不好的,但偶尔为之和习惯性使用还是不同。

一段时间依赖,使用中国成语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用语的新特色了。

外交用语本来特色是:中性、准确、无歧义。可以用大家都理解的双关语,但较少用“独特文化专用语”。外交外交,核心在于对外的交。要是对方get不到,那就不“交”了。

从杨洁篪的“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开始,中国外交用语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中文化”,发展到了现在的“好自为之”、:不怕鬼、不信邪“。更加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中国的想法,但也成了越来越大的翻译难题。

说不上来这是否是好的趋势。

英语和其他语言里也有语言典故,相应语言环境的人很”懂“,但除了相应语言环境就不容易get到。

比如说,电视剧Seinfeld里,George Costanza贡献了很多段子,Big Ban Theory里的Sheldon也是。直接把他们的段子搬过来,英语认识心领神会,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或许外交语言还是要以”对外交流“为主要考虑。这不是为别人考虑、帮他们翻译的问题,交而不流,那就白交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gaaao.com/gaaao/172.html发布于 2025-08-18 13:55:4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0880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