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百亿私募红筹投资网下打新再被限 研究员一人就能拍板报价

访客 2025-09-17 10:05:23 10446 抢沙发
百亿私募红筹投资网下打新再次受到限制,研究员个人决策权过大成为限制原因之一,针对这一情况,相关部门正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限制研究员的报价决策权力,以确保新股定价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这一限制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以内。

  正如私募业内人士所言,参与网下打新不再是简单的“抽奖”,而是一项需要专业定价能力、完备内控体系和严谨合规文化作为准入门槛的高阶业务。

  中证协近日披露了一则自律措施决定书,决定将百亿私募红筹投资列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六个月,并予以警示。据该决定书,上交所今年3月开展网下投资者自律检查时,发现红筹投资存在八类违规情形。此前,中证协已就拟采取的处理措施向红筹投资事先告知。截至今年9月4日仍未收到红筹投资反馈的书面陈述申辩材料,便根据有关规定,按照从旧兼从轻处理原则作出上述决定。

  值得注意的是,红筹投资出现的八类违规情形,涉及决策程序、定价依据、研报机制、投决机制、合规管理、报价复核、设备管控、问责考核,几乎覆盖了网下询价业务的全部关键流程,甚至出现了研究人员一人定价、无复核机制等情形。

  此次,该会还强调,红筹投资若再次出现同类违规,将依规采取更严处理措施。

  今年4月,上交所已向红筹投资下发监管措施决定书,予以监管警示,并要求结合违规事项,对照注册制首发证券询价相关规则及工作要求,明确具体改进措施和责任人,积极落实整改工作,在规定时限内提交整改报告。

  实际上,红筹投资已非首次触碰打新合规红线。早在6年前,红筹投资便因违规超规模申购被列入打新限制名单。2019年7月,中证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配售对象限制名单公告》指出,在科创板首批新股发行项目网下询价过程中,29家私募机构旗下139只私募产品存在未合理确定拟申购数量,拟申购金额超过配售对象总资产或资金规模的情形,被列入网下打新限制名单。其中,82只私募产品被限制一年,57只私募产品被限制半年。

  除了红筹投资,这份限制名单还包括迎水投资、泓澄投资、九章资产、君之健投资、林园投资、宽远投资等知名私募。

  综合多份“罚单”可见,不少私募近年来因违规,被列入网下打新限制名单,暂时失去打新资格。

  一人定价、无复核,红筹投资打新再度被限

  根据中证协发布自律措施决定书,红筹投资存在的八类违规情形,具体如下:

  一是未履行报价评估和决策程序。2024年,红筹投资在参与沪市新股项目网下发行过程中,主要由负责新股报价的研究人员一人确定最终报价,存在集体决策程序缺失的情形。

  二是定价依据不充分。红筹投资内部定价依据给出的建议价格区间缺失逻辑推导过程。新股报价研究人员根据主观因素确定建议价格区间,留存底稿中未见逻辑推导过程。

  三是研究报告撰写机制不完善。红筹投资内部制度未体现规范使用主承销商投价报告和履行定价依据审批程序等方面的规定,未对新股投研等重要环节作出细化规定。

  四是未建立健全必要的投资决策机制。红筹投资内部制度未对定价决策小组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等环节作出细化规定,导致公司新股定价决策流程等存在合规问题。

  五是未制定完善的合规管理制度、相关合规检查工作执行不到位。红筹投资内部制度未对内部合规检查及适当性自查作出细化规定,且未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合规检查。

  六是未履行报价复核机制。红筹投资在提交最终报价环节未见书面复核记录。

  七是通讯设备管控执行不到位。在询价当日交易时段,红筹投资未对报价知悉人员的通讯设备进行管控。

  八是红筹投资未建立健全首发证券内部问责机制和薪酬考核机制,未设置首发证券风险绩效考核指标,未对报价的客观性、审慎性进行回溯验证。

  今年4月,经上交所查明,红筹投资在参与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两大违规行为:

  一是内部制度不健全,内控执行不到位。询价相关内部制度不健全,在研究报告撰写审批、投资决策机制等重要事项上缺少明确规定。询价等重要操作复核记录缺失,通讯设备管控不到位,内控执行方面存在缺失。

  二是内部研究不充分,决策流程不规范。公司内部研究报告不全面,估值分析部分缺少严谨完整的推导过程。最终报价由一人确定,集体决策过程缺乏定价决策会议纪要等依据支撑。最终定价逻辑推导过程缺失,存档备查的定价依据无法充分支持最终报价结果。

  红筹投资成立于1997年6月,2014年5月于中基协登记,注册及实缴资本均为9497万元,登记在册的全职员工共计39人。这是一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在管规模超百亿元,拥有私募投顾资质。据中基协,该私募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是今年6月。履历显示,法定代表人兼董事长唐亮,在创办红筹投资前,曾任广发证券深圳、上海、香港分公司总经理。

  私募打新违规频发,百亿私募宁泉、卓识也被罚

  近年来,私募因网下询价与配售业务违规被罚的情况屡见不鲜。

  据中证协7月披露,知名百亿级主观多头私募宁泉资产旗下宁泉致远55号,被列入配售对象不得参与业务名单,限制参与网下打新业务6个月,期限为6月20日至12月19日。据后续媒体报道,宁泉资产对此回应称,本次产品被限制参与网下“打新”,是因为公司手动输入净值时数据出错。

  今年4月,上海辰翔基金也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经查明,该私募在参与网下询价过程中,存在两类违规行为:一是内部制度不健全,内控执行不到位,二是内部研究不充分,决策流程不规范。

  浙江证监局4月28日披露,因开展私募业务中存在违规行为,温州启元资产及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和总经理胡开,均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另外,该局还要求二者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7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罚单显示,温州启元资产存在四类违规行为:一是出借私募产品作为外部通道;二是关联交易未按基金合同约定履行相应程序和信息披露;三是部分产品的总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超过200%;四是证券交易所首发证券网下询价和配售业务不规范。胡开作为公司高管,则对公司前述问题负有主要责任。

  就在今年1月,中证协发布自律措施决定书,温州启元资产因在网下询价配售业务中的多项违规行为,被列入网下投资者限制名单六个月并予以警示。尽管该私募提出已完成整改、希望从轻处理的申辩意见,但未获中证协采纳。

  另外,针对广东天创基金及百亿私募北京卓识基金,深交所2024年4月披露了监管函,决定对这2家私募均采取书面警示的自律监管措施,并要求结合本决定书指出的违规事项,对照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相关规则及要求,明确具体改进措施和责任人,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一个月内提交整改报告。

  该监管函指出,上述2家私募在参与深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下询价过程中均存在两大类违规行为:一是内控制度制定和执行不完备;二是估值定价依据不充分,报价集体决策机制不完善。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gaaao.com/gaaao/4195.html发布于 2025-09-17 10:05:23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446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