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信号频出,酒业场景创新远不止于消费端
随着利好信号的频繁出现,酒业场景创新已经远不止于消费端,酒业正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创新场景推动产业升级,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从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到服务创新,酒业正不断拓宽创新领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1月3日,在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便印发《贵州省“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实施方案》一年后,贵州省商务厅就《关于进一步推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实施“白酒+”融合行动,通过酒旅、酒餐、酒文、酒体等多维度融合,从“卖产品”走向“卖服务”,重塑白酒与生活的连接方式。
11月5日,杏花村小酒馆001号标准店于太原盛大开业。门店以“微醺空间,自在破界”为核心理念,以“新中式全天候社交场”为核心定位,精准锁定年轻群体,试图将白酒消费从传统宴饮场景,延伸至商圈、社区等新兴流量入口,打破白酒消费的场景局限。
两则消息描绘出一幅消费端创新迸发的酒业图景。然而,若将酒业转型升级的想象空间仅限于此,便可能错失一场更为深刻、也更具决定性的产业变革机遇。
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对包含酒业在内的制造业领域提出了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中的新要求。
《意见》指出,制造业领域要聚焦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生物、工业智能等核心技术应用,创新柔性生产线、智能工厂、绿色工厂、高标准数字园区、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支持重点制造业企业向自主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产品开放应用场景,遴选培育工业领域垂直大模型典型应用场景。鼓励地方和企业培育工业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应用场景。
这启示我们,酒企的转型,必须是一场从“前端门店”到“后端工厂”的深度革命,打造覆盖“研、产、供、销”的全链条新业态应用场景。
第一,打造“智能制造”场景,建设数据驱动的“未来酒厂”。
在酿造车间里,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着窖池温度、湿度;AI大模型分析着十年来的酿造数据,精准预测下一轮基酒的产量与品质......智能制造系统将老师傅的“工匠经验”转化为可复制、可优化的“工业智能”算法,最终实现出酒率与优级酒率的稳定提升。
而为了满足前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一条能够小批量、快速响应市场的“柔性生产线”更是必不可少——这是生产体系响应市场微变化的关键应用场景。
第二,打造“绿色制造”场景,建设与环境共生的“零碳酒厂”。
对能耗与水资源消耗巨大的酿酒行业而言,“绿色工厂”与“零碳园区”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长远竞争力。
例如,推广“高温蒸汽热泵技术”以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可显著降低蒸馏能耗。同时,对生产废水进行全收集、全处理并循环利用,最终目标是打造酿酒行业的“零碳园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实打实的品牌价值与产业竞争力。
第三,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向行业开放赋能。
《意见》鼓励培育“工业设计、中试验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对于龙头酒企,这是一个将内部能力外部化,开辟新增长曲线的机遇。
例如,龙头酒企可以将其强大的酒体设计中心独立出来,成为面向行业的“酒体工业设计平台”,为中小酒企提供产品设计服务。同样,可以建立共享的“中试验证车间”,为行业新工艺、新菌种的应用提供量产前的测试服务。
当集齐前端的消费创新、中端的柔性生产和后端的数据智能,一个真正的“新业态”闭环才得以形成。
想象这样一幅图景:一场“村超”赛事引爆了大众对贵州白酒文化的关注,产生的线上流量不仅导向产品销售,更引导消费者预约参观赤水河畔的“零碳园区”和“智能工厂”。在工厂里,游客的偏好数据被实时分析,并迅速转化为小批量的定制化产品需求,由“柔性生产线”完成生产。
在这个闭环里,前端的文化体验与流量场景,成了后端产品研发与制造升级的起点,而绿色、智能的制造体系则成为独特体验和品牌信任的终极保障。《意见》所倡导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正是这样一个从文化到制造、数据贯穿始终的生态系统。
归根结底,一家家时尚的小酒馆、一场场火爆的“村超”是酒业转型的“表情”,而一座座智能化、绿色化的酿酒工厂,以及开放共享的行业服务平台,才是转型的“骨骼与肌肉”。
酒业的未来,不只在吧台的酒杯和球场的喧嚣里,更在窖池的传感器里、在零碳园区的光伏板上、在行业共享的研发平台中。
唯有实现从“门店风景”到“全链革新”的跨越,酒业才能在新消费时代行稳致远。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gaaao.com/gaaao/9375.html发布于 2025-11-10 10:00:2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