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伊份半年亏5000万!毛利率暴跌近9%,一年关店493家,控股股东还要减持
来伊份近期发布的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半年亏损达5000万元,毛利率暴跌近9%,公司在过去一年内关闭了493家门店,控股股东计划进行减持,面临业绩压力和经营挑战的来伊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状况,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投资者关切。
国内“休闲零食第一股”来伊份(603777)的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在市场期待与担忧的交织中正式揭晓。8月26日晚间,来伊份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8.21%,这一营收增幅在当前略显疲软的消费环境下,似乎透露出一丝韧性。然而,与营收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亏损5068.3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业绩变脸之快令人咋舌。更为严峻的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大幅下滑78.68%,仅为2239.54万元,这意味着公司实际的“造血”能力正在急剧减弱,资金链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对于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来伊份在财报中直言,主要原因是公司销售毛利额的显著下降。
2025年上半年,国内休闲零食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宏观经济复苏进程不及预期,让整体消费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行为更趋谨慎和理性,这直接导致休闲零食这一可选消费品的需求端持续承压。与此同时,行业内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不仅有传统品牌的深耕细作,还有新兴品牌凭借线上渠道优势和创新营销手段快速崛起,更有跨界玩家纷纷入局,使得本就拥挤的赛道愈发拥挤。在需求承压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下,休闲零食行业也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升级趋势,消费者对健康、品质、个性化的要求不断提升,倒逼企业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和品牌建设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变革。来伊份正是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背景下,交出了这份喜忧参半的期中答卷。
面对行业困境与自身业绩压力,来伊份并非无动于衷。公司表示,持续推动“万家灯火”战略,试图通过多维度的调整与创新来突围。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持续优化单店盈利模型,主动调整社区店、特通店、商场店等不同业态的布局,力求精准匹配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来伊份还积极创新门店形态,推出了生活店模型,并尝试性地开出了业内首家仓储会员店,试图通过业态创新来吸引客流、提升客单价,探索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公司也在努力拓宽品牌认知度,加大全国加盟推广力度,并持续推进直营门店的调转工作,以期通过加盟模式的快速复制,实现更高效的市场扩张和成本控制。
然而,战略调整的阵痛也随之显现。为了优化门店结构,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来伊份主动对部分区域的门店进行了调整,关闭了一些盈利不佳或不符合未来发展战略的门店。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门店总数为2979家,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4.2%。其中,直营门店1395家,占比47%;加盟门店1584家,占比53%。加盟门店数量首次超过直营门店,显示出公司在轻资产化运营道路上的决心。但如果将时间轴拉长一点,对比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的3472家门店总数,意味着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来伊份的门店数量净减少了493家。如此大规模的关店,虽然可能短期内改善了部分低效资产,但也难免让人担忧其市场覆盖力和品牌影响力是否会因此受到削弱,尤其是在当前各大品牌都在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的背景下,门店网络的收缩无疑需要审慎权衡。
门店数量的减少以及直营转加盟的调整,背后也折射出传统直营模式面临的成本压力。来伊份在半年报中坦言,公司线下实体门店仍占有一定比例的直营门店,且这些直营门店大部分为租赁经营模式。这就使得公司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营业场所租金可能提高、以及由此带来的销售费用增加的风险,这些成本压力一旦无法有效转嫁或消化,将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在商业地产租金普遍高企,且消费复苏缓慢导致坪效提升困难的情况下,直营门店的运营压力可想而知,这或许也是公司加速推进加盟模式转型,并对现有门店进行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
成本压力不仅仅体现在租金上,更直接地反映在了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上。2025年上半年,来伊份营业成本同比大幅上升24.20%,这一增幅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8.21% 的增长水平,成本的过快增长直接吞噬了利润空间。受此影响,公司毛利率水平由上年同期的41.28%大幅下降至32.61%,同比下降了8.67个百分点。毛利率近乎“断崖式”的下滑,无疑是导致公司上半年亏损的“罪魁祸首”。毛利率的显著下降,可能源于多个方面:一方面,在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的大环境下,休闲零食企业的采购成本面临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可能迫使公司采取促销、打折等手段以维持市场份额,从而牺牲了部分毛利;此外,产品结构的变化、新品推广的费用分摊、以及部分高毛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等因素,都可能对整体毛利率水平造成负面影响。对于一家以休闲食品研发、生产(委托)、销售及品牌运营、连锁经营为主营业务的企业而言,毛利率的稳定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此大幅度的下滑,无疑给来伊份敲响了警钟。
公开资料显示,来伊份成立于2002年7月,2016年10月12日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国内“休闲零食第一股”,其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中国休闲零食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然而,自上市以来,来伊份的业绩表现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近年来,净利润波动尤为明显,呈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2020年,来伊份全年亏损0.65亿元,这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让市场为之侧目。随后的2021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实现了连续两年的增长,似乎让人看到了复苏的希望。但好景不长,从2023年开始,公司业绩再度掉头向下,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并于2024年再次录得0.75亿元的亏损,亏损额较2020年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已连续两年下滑,这表明公司不仅在盈利能力上出现问题,其整体的业务规模扩张也遇到了瓶颈。此次2025年上半年再度亏损,延续了2024年的亏损态势,若下半年不能有效扭转,公司将面临连续两年半亏损的严峻局面,这对于上市公司的市场形象和持续经营能力都将是巨大的考验。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公司业绩持续承压、经营面临挑战的背景下,控股股东的减持计划无疑又给市场信心蒙上了一层阴影。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5年6月9日,来伊份控股股东爱屋企管再度抛出了减持计划,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1003.27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事实上,这并非控股股东首次减持。从2019年开始,截至2023年5月,来伊份控股股东爱屋企管就不断进行减持。最近的一次减持发生在2023年5月,爱屋企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司1.96%的股份,套现金额约为9193.8万元。控股股东在公司股价相对低迷、业绩表现不佳的时期持续减持,难免会引发市场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担忧和猜测,也可能对公司股价造成进一步的下行压力,不利于公司资本市场形象的维护和长期稳定发展。虽然控股股东减持可能有其自身的资金需求等原因,但在投资者看来,这往往传递出一种不太积极的信号。
作为曾经的“休闲零食第一股”,来伊份无疑在品牌积淀、渠道网络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拥有一定的基础。但其当前面临的困境也是多方面的:毛利率大幅下滑、门店数量锐减、业绩持续亏损、控股股东不断减持,再叠加行业整体环境的挑战,公司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何有效遏制毛利率下滑的趋势,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盈利能力?如何在门店调整过程中平衡好规模与效益,确保新的门店模型和加盟体系能够有效运转并贡献业绩?如何重拾投资者信心,稳定资本市场表现?这些都是来伊份管理层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未来,来伊份能否成功突围,扭转业绩颓势,重现“万家灯火”的辉煌,不仅关乎公司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将为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的其他企业提供宝贵的经验与启示。市场对此将持续保持关注。
作者:gaaao本文地址:https://gaaao.com/gaaao/2007.html发布于 2025-08-27 08:52:1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深链财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